Ti、Sn、Zn对Cu-N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在Cu-Ni二元合金中加入金属元素Ti,形成化合物析出Cu4Ti相、Ni2Ti相和少量的NiTi相来细化Cu-Ni合金的晶粒尺寸。同时,合金元素Ti弥散分布在Cu-Ni合金中,提高了Cu-Ni合金的强度。在对Cu-Ni-Ti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后,使Cu-Ni-Ti合金中的析出相逐渐增多,固溶在铜中的合金元素减少,电子的散射能力下降,从而提高了Cu-Ni-Ti合金的电导率。首先对Cu-Ni-Ti合金进行成分设计、锻压、轧制和时效处理,并对Cu-Ni-Ti合金进行金相显微组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通过对Cu-Ni-Ti合金进行合理的成分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合金元素Ti对Cu-Ni合金电导率的影响。为了改善Cu-Ni-Ti合金的综合性能,在Cu-Ni-Ti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合金元素Zn、Sn提高Cu-Ni-Ti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OM)、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EDS能谱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Cu-Ni-Ti-Zn合金和Cu-Ni-Ti-Sn的显微组织及第二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差热分析对时效后的生成相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同时采用Miedema理论模型对Cu-Ni-Ti-Zn合金各生成相相序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Cu-Ni-Ti(电导率为54.17%IACS,维氏硬度为201Hv)合金的综合性能要优于C7025(Cu-3.0Ni-0.65Si-0.15Mg是一种常用的引线框架材料,电导率为50%IACS,维氏硬度约为200Hv)合金。因此,作为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材料,Cu-Ni-Ti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硬度。(2)在Cu-Ni-Ti合金中加入金属元素Sn,生成了新的化合物相Sn3Ti5。化合物相Sn3Ti5对Cu-Ni-Ti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显著,提高了Cu-Ni-Ti合金的强度。同时合金元素Sn的加入提高了Cu-Ni-Ti合金的韧性和轧制加工性能。使铜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也有一定的提高。(3)金属元素Zn的加入对Cu-Ni-Ti合金起到了晶粒细化的作用,同时使Cu-Ni-Ti合金的硬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合金中Zn含量的增加,合金试样的晶粒度在减小。当Cu-Ni-Ti合金中的Zn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度却没有继续减小,硬度值也在下降。因此,在Cu-Ni-Ti合金中Zn的含量为0.05wt%时,Cu-Ni-Ti-Zn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合金元素Zn的加入可导致Cu-Ni-Ti合金的电导率下降,但在加入少量Zn时对Cu-Ni-Ti合金电导率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启功先生有“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名句传世,至今仍被学界广泛引用。从“刀锋”与“笔锋”出发,绝非只有碑刻存在需要正确解读的问题,古代的勾摹及近代以来的印刷实际上亦是如
连铸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灵活、高质量等优点在全世界的钢铁行业中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近几年,高效连铸成为连铸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温度在铸坯凝固传热过程
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对钢水中夹杂物的分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品种钢及其纯净化生产的需要,利用微气泡可有效去除夹杂物的机理,通过在中间包一定位置吹入成排的微小氩气泡
钢的纯净度对其性能、强度及耐蚀性和抗脆断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对高质量不断增长的要求促使炼钢生产者不断提高产品的纯净度。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是现代纯净钢生产的重要内
本文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凸包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表面数据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原始定位点的区域划分,边界区域凸包顶点的再次计算等步骤,达到滤除腔内定位数据,提取心腔舒张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的天然阳离子多糖,这些性质使它成为很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但是,正如其它非病毒载体一样,壳聚糖基因载体的低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像图的糖尿病诊断新技术.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其严重并发症导致惊人的死亡率.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临
本文对混沌测量电路进行了改进和研究,利用几个混沌电路耦合这种方法降低噪声,提高测量系统测量信号的分辨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并且,对不同的耦合方式,即电阻耦
我国大部分铝土矿是一水硬铝石,其特点是高铝、高硅、低铁、铝硅比偏低。铝土矿中的杂质主要是SiO和FeO。基于此,选矿一拜耳法作为处理中低品位的一水硬铝石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
1994年, Adleman用DNA计算解决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从此各种各样的DNA计算模式被提了出来并付诸实验. DNA计算具有很强的并行性,因此被认为可以用来解决一类数学问题—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