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条件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实现对策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依据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剖析,现阶段,我国某些产业集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陷入瓶颈。为了突破瓶颈,找到新的增长点作为主力引擎给产业集群注入新的动力,众多目光聚焦到技术创新上。然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受很多因素影响。在不少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中,科研机构、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较为松散,技术、制度与知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分离短板效应,创新要素的流动还不够顺畅,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面对“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融入各个产业中,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定位消费者需求。同时,互联网的注入,又加速了产业集群内、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要素流动,集群内企业将最大化发展创新能力,在全要素生产函数的模型假设下,经济增加值将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本文在博览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相关论著的基础上,分别梳理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及运行机制,在常规条件下以及加入互联网条件后出现的各种理论观点。从国际上看,探索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理论,先由其产生、兴起到发展,再深入到互动的研究;从国内看,学术界结合国情,针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正在—步步推向成熟。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大学与科研机构层面,以及互联网层面。为了深入研究互联网条件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全面认识影响因素,细化实现对策,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进行研究。在数据选取上,采用通过选取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科研机构层面、产业层面代表指标作为自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完整性和易获得性,加入互联网用户比率和电信用户比率作为因变量互联网条件的衡量指标。衡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指标,是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专利申请数,以此作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指标优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发展的实现对策。针对互联网络两个指标,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互联网条件下,相关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正效应明显,实现机制得到优化。由嘉兴市提供的经验可以看出,互联网条件与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促进,针对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宜对生产要素资源加以应用的同时,不仅要对发展模式进行改善,还要使用适当政策引导增强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重要的元件,启动子的活性间接反映了它所控制的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作为启动子的一种,可以启动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的特定组织器官中高效表达,减少不
<正>2013年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我局文保协会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为题的征文活动。结合我单位学习情况,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
会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廉租住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大幅度增加,东部地区因为环境污染以及用地需求紧张的问题,已经不再合适新建燃煤火电。为了缓解东部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国家提出了西电
本论文以尼泊金甲酯、烟酸甲酯和肉桂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羟胺法合成了尼泊金羟肟酸(代号为NEHA)、烟基羟肟酸(代号为NHA)以及肉桂羟肟酸(代号为CIHA)三种新型捕收剂,考察了羟肟酸对黑钨、白钨、萤石、方解石、石英的捕收性能,并以CIHA为捕收剂进行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石英的浮选分离试验,论文还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等方法,探究了羟肟酸与钨矿物的作用机理。论文取得
为研究风致折叠网壳结构表面积雪的分布规律,基于Euler-Euler方法和空气相与雪相单向耦合的基本假设,运用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理论,并考
在各类化工原材料中,戊二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化学、农业、医学以及建筑等领域都有应用。所以,如果能够从混合二元酸里将戊二酸有效的分离提纯出来,对社会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几类分子尺度器件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我们对影响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余纪元先生认为,这种争议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弄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究竟比较的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逐步深化的市场经济,逐渐积累了社会财富,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促进了中国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社会转换。中国社会不再因生产力不足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