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体动力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并结合形成核小体,再经过多层压缩后形成染色体。核小体动力学主要研究DNA与组蛋白的相互作用下核小体受力、结构形成过程,是“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核小体动力学的研究可指导DNA组装、蛋白质工程化生产等生物制造工艺。在微流控芯片和生物芯片设计领域,DNA和蛋白质的运动规律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核小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指导生物微流控芯片设计。本文从机械系统动力学交叉学科的视野出发,针对核小体动力学中的多尺度现象,采用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核小体形成、缠绕、压缩过程及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研究进展如下:核小体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模型研究DNA经过几个不同的分级包装后紧密地形成染色质,其最基本组成单元就是核小体。一般一个核小体由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和DNA组成,带负电的DNA以左旋的方式缠绕在阳离子蛋白质核上。本文根据染色体DNA在空间压缩的结构模型,基于DNA链虚拟蠕虫链球-杆连接的力学模型和组蛋白八聚体各向同性球模型,分析了连接DNA的拉伸势能、弯曲势能和扭转势能的弹性能量。给出了核小体系统受液动力、弯曲力和排除体积力等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建立了核小体动力学数学模型。核小体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算法研究多尺度方法对于研究DNA经过压缩形成纤维体和核小体的过程是很有必要,可解决了单一纤维体和核小体层次无法解释的理论及过渡现象。本文构建核小体动力学多尺度模拟的流程。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单个核小体的动力学,组蛋白和组蛋白尾部动力学;使用布朗动力学方法模拟了DNA和组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核小体的过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核小体的压缩过程和形成染色质过程;然后将每一递推尺度上的“解”或信息,传递或耦合于粗粒化尺度上进行核小体动力学的多尺度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计算机模拟核小体动力学的多尺度方法,能够解决多个参数同时变化的跨层次多尺度耦合与转化问题,研究了跨层次多尺度核小体动力学问题。核小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开发本文在课题组开发的多个版本核小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基础上,开发了可视化参数化的核小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可对核小体、DNA及组蛋白形成多结构的拉伸及缠绕过程进行模拟。建立了核小体平衡动力学模块、核小体非平衡动力学模块及多尺度核小体动力学模块。新开发的软件加速了核小体的仿真速度,且得到的结果与用全原子方法得到的结构特征参数一致。核小体缠绕过程模拟本文模拟了单个核小体的缠绕过程、核小体受限形成纳米尺度染色质过程,模拟了DNA链和组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核小体的动力学过程及在液动力作用下核小体形成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DNA链与组蛋白的缠绕受溶液浓度影响。只有当溶液浓度适中时,才会发生DNA链和组蛋白的缠绕;当溶液浓度较低时,DNA链局部缠绕组蛋白;当溶液浓度较高时,DNA单体和组蛋白间吸引力较小,二者不会发生缠绕。核小体拉伸过程模拟在基因转录和复制开始前核小体可能又变为展开的结构,此时组蛋白八聚体从DNA链上剥离,自发地将组蛋白从DNA链上剥离提供了一种使转录组织接近核小体DNA的方法。本文研究了核小体结构进一步压缩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入权重系数概念表征了核小体间相互作用对螺线管结构的影响;考虑连接蛋白H1和H5的带电性,分析核小体进一步压缩过程中连接蛋白的作用和压缩规律。研究得出:核小体拉伸模拟中,当作用在核小体DNA两端的力较小时,只有外圈DNA从组蛋白八聚体表面脱离;当拉伸力较大时,将近两圈DNA都从组蛋白八聚体表面脱离,最终DNA链上只有B位点仍与组蛋白接触。核小体的多尺度模拟本文基于多尺度模拟对多个核小体动力学、空间受限核小体动力学、DNA链与两个组蛋白相互作用、多价溶液对核小体动力学的影响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将DNA链缠绕单个组蛋白八聚体扩展到单条DNA链缠绕两个组蛋白八聚体,解决了从DNA第一层空间压缩过渡到第二层空间压缩的问题。对比在考虑及不考虑DNA链上位点时,拉力作用下组蛋白从DNA链上剥离下来的动力学过程及核小体DNA拉伸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长链DNA与多个组蛋白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并考虑不同离子化合价情况下溶液浓度对核小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离子化合价增大,Debye长度增大,DNA单体和组蛋白间吸引力减小,吸引力的衰减也变快,使DNA链缠绕组蛋白的概率达到最优值时对应的盐溶液浓度值减小,并且发生二者缠绕时对应的盐溶液浓度的范围也变小。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多价离子溶液影响核小体动力学的方法。DNA单体和组蛋白间静电吸引力的大小不仅受到盐浓度的影响,还与溶液中的离子化合价有关。本文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了跨层次生物基础统一性问题。同时,论文中所研究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和程序对于多尺度机械设计理论也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生物实验产生的各种基因和蛋白质数据信息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应用涉及了许多具有极大挑战意义的科学问题,从核苷酸序列的分析到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从分子结构的预测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个体研究到系统网络的关联信息研究。其中,蛋白结构功能研究和基因表达分析是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应用中的两个研究最热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本论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
从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以来,大家对教材使用的各种问题探讨热度不减。三年来从陌生到逐渐熟悉,一线教师作为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传授者,常常会提出很多问题,听得较多的就是“课文好长啊,不知道从哪儿教起”。
期刊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蛋白,它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以及复杂的功能,并主要在细胞周期中的G2/M期表达,在医学诊断中发现其在恶性肿瘤、胚胎及特异组织中均有很高的表达水平。Survivin在生物体内具有调节细胞分裂以及抗细胞凋亡的双重功能,其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异常改变将会导致肌体细胞增生异常以及自身凋亡通路受阻。以往对Survivin的研究重点基本都集中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和功
溶质转运蛋白11(solute carrier family 11, Slcll)是一个高度保留的具有二价金属离子传输功能的膜蛋白家族。一些流行病,比如肺结核和麻风病就是和这个蛋白家族密切相关的。本文中,我们使用了圆二色谱、偏振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Slcll第一至第五跨膜区在磷脂膜(POPC、POPG、POPC/POPG 3:1、DPPC、DPPG)中的结构和拓扑分别进行了研究。在PO
围绕基因表达数据,本文从基因芯片的噪声检测到基因表达数据显著性分析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各种传统误标记样本检测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在建立描述样本类标和基因表达向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依次扰动各样本的类标,并使用扰动影响值来建立扰动影响矩阵,进而捕获这些扰动对回归模型的影响。通过分析和改进扰动影响值,定义了两种更具鲁棒性的扰动影响指标:总体扰动影响值和综合扰动影响值。在此基础上给出
本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开展了植物导管细胞壁表面结构的研究工作。在导管表面发现纤维素纹状结构。该结构存在于螺纹导管的次生壁表面。纹状结构由条纹区和沟谷区组成。条纹区主要由纤维素微纤丝的结晶区构成,结晶区被无定形纤维素环绕;条纹区的结晶纤维素为有序排列,长度为150-180nm,宽度为60-70nm;沟谷区由微纤丝的无定形纤维素构成,沟谷区的宽度为10nm;构成纹状结构的微纤丝排列方向平行于导管螺
寻找新型高硬度材料和新型高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理论预言晶体结构技术,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过渡族金属轻元素化合物和富含氢材料体系开展了高压新结构、硬度、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预言了几种潜在的新型高硬度材料和具有高超导温度的新型富含氢超导体,得到了以下创新性结果:1.理论确定了实验合成的OsN2和IrN2的晶体结构,首次提出了它们在零
在天体物理中,天体化学元素丰度的分析是研究星系化学演化、验证元素核合成理论和确定行星系统形成条件的重要途径。结合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光谱中元素谱线的宽度、相对强度及振子强度能确定该元素在该星体中的元素丰度。目前,将辐射寿命与分支比数据相结合是实验确定振子强度的最准确方法之一,所以在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原子离子的能级自然辐射寿命的测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六周期元素是化学特殊星(CP星)、炽热恒星
纤锌矿结构的MgxZn(1-x)O具有与ZnO相似的结构和光学特性,并且其带隙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近年来被看作是ZnO基LED的合适垒层材料。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制备出达到光电子器件要求的n型MgZnO合金薄膜。然而,p型MgZnO制备的研究进展却十分缓慢。在所有掺杂元素中,N被看作是ZnO或MgZnO比较适宜的p型掺杂元素。近十几年来,人们利用各种N源、掺杂方法和生长技术开展了N掺杂p型Mgzn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基团或分子间除去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外一切相互作用力的总称。超分子通常指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显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分子晶体及超分子晶体的宏观性质一方面由分子的结构决定,另一方面也和分子的排列方式有关。连接单个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晶体的机械性能、电学和光学性质。因此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