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指的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指的是一个金融变量的所有可能结果的价差,是研究者在风险度量、产品定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中的实现波动率与隐含波动率。其中实现波动率指的是基于汇率的历史数据所推算的汇率实际波动率,而隐含波动率是在知晓期权定价公式其他参数情况下反推出来的波动率。在既有文献中,对人民币外汇隐含波动率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更遑论对于隐含波动率与实现波动率的相关关系研究。且既有文献中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来自报价终端,缺乏针对根据银行实际操作中使用的报价所计算的波动率有效性的经验证据。根据笔者实践经验,银行所报的期权价格所算得的隐含波动率与往往与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的人民币外汇期权隐含波动率研究结合普通研究人员比较难拿到的银行交易点差数据进行动率研究,一方面对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尝试用隐含波动率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 1994年至2018年的人民币币兑美元汇率走势情况,并对汇率序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了稳定性检验与断点检验,发现汇率走势围绕着汇改、金融危机等大事件,出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分段。随后本文通的期权定价公式的反函数,根据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7月24日共计192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期权报价数据和汇率报价数据计算出了基于银行报价的隐含波动率序列。通过对隐含波动率序列的描述统计,可见从分布形态上,银行看涨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与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差异明显,看涨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序列与既有文献中所描述的基本一致,为一个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有偏、尖峰厚尾的分布;而看跌期权,呈现一个偏离金融变量实际规律的接近正态分布的形态。且既有文献中所出现的隐含波动率左高右低的微笑现象,也由于银行受到较强的外部监管限制而没有出现。本文最后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并检验相关系数的方法,检验了人民币外汇期权隐含波动率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银行报价所算的1周、1个月期权隐含波动率有效性存疑,与实现波动率和汇率的实际走势相关性较低,存在着套利的空间,在本文中利用一个相对简单的零成本期权组合就可以组合出一个相较于普通远期价格更好的期权组合,而3个月以上的期权报价相对来说比较有效;(2)使用客户价格调整后的蝴蝶指数隐含波动率与实现波动率及汇率收益率的关联程度,均显著高于以市场价格为执行价格的平值期权,说明在期权实际操作中,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均依据客户价格来选择执行价格,作出买卖期权的判断;(3)分布形态与实际交易情况表明,期权作为一个能起到较好的套期保值、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尚不充分。企业使用期权大多还是着眼于卖出期权获得期权费,受限于套期保值习惯与购汇政策限制,办理买入期权和交割方向为购汇的期权交易较少。本文研究结论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的外汇期权市场发展仍不充分,使用程度不高的现状,一方面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企业对于期权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适当放松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尽量避免人民币出现长达一年以上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希望外部监管机构能适当放宽企业在有真实贸易背景等前提下合理运用远期购汇、买入美元购汇期权等等购汇端银行产品的限制,使得期权市场能够正确的定价,使得对各执行价、期限期权的合理的运用可以为企业、银行节约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使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均衡合理,帮助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能够更快实现。本文创新点:本文所使用的期权报价数据为银行期权报价成本价,而非既有文献中所使用的报价终端报价,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作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