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是重要的促分裂原和抗细胞凋亡因子,在去势环境下具有类似雄激素的作用。其可能参与了去势后前列腺上皮的维持。因此,探讨去势后前列腺局部IGF-I的含量,能进一步了解其与前列腺为医生选择合适的前列腺癌治疗方式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去势后大鼠前列腺腹内侧叶局部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检测IGF-I和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IGF-IR)的定位,探讨去势后IGF-I的作用方式。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去势组(195只)和假手术组(195只)。用经阴囊正中切口切除双侧睾丸附睾的方法制作去势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除不切除睾丸附睾外,其余操作与去势组相同;正常组不做处理。每组在造模成功后1, 2, 3, 5, 7, 10天, 2, 4, 8, 12, 16, 20, 24周取大鼠前列腺腹内侧叶,分别采用HE染色、称重,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荧光(Immunofluorence)观察各组相应时间点前列腺腹内侧叶形态学变化,IGF-I和IGF-IR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前列腺组织IGF-I含量的变化。结果:去势后IGF-I的含量降低,其mRNA在去势后第2天降至最低,而蛋白水平在去势后第5天降至最低。之后随着去势时间的延长,IGF-I的mRNA水平在去势后2周上升至较高水平并一直维持至24周,而蛋白水平在去势后4周上升至较高水平并一直维持至24周。在去势早期(小于2周)IGF-I主要表达于前列腺间质,IGF-IR主要表达于上皮;去势后2周开始,前列腺上皮同时具有表达IGF-I以及其受体IGF-IR的能力。结论:上述的结果提示,虽然去势后前列腺腹内侧叶局部IGF-I在短期内降低,但是随着去势时间的延长其水平逐渐升高并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去势后24周。去势早期(小于2周)前列腺局部的IGF-I主要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而在去势时间超过2周后,IGF-I发挥作用主要转换为自分泌途径。目的:探讨在去势环境下沉默IGF-I对前列腺癌非激素依赖细胞系PC3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碳过滤血清(去除血清中的雄激素)配制的培养基培养PC3细胞建立离体去势环境。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去势组,IGF-I沉默组和空载组。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台盼蓝(trypan blue, TB)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检测PC3细胞的IGF-I表达,RT-PCR检测对照组和去势组的IGF-I和IRS-1表达。为进一步探讨沉默IGF-I的作用机制,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的总蛋白激酶B (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表达。结果:去势环境下PC3细胞的IGF-I较对照组表达上调,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无明显变化。沉默PC3细胞的IGF-I可以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而转染入空载体质粒的PC3细胞未见细胞活力改变。对各组AKT及p-AKT的检测发现,去势组较对照组p-AKT明显升高,IGF-I沉默组较去势组p-AKT蛋白表达下降,而空载组较去势组p-AKT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总AKT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去势环境可引起IGF-I的表达上调,沉默IGF-I可导致非激素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对去势环境的敏感性增加。沉默IGF-I对PC3的作用可能与下调对细胞存活具有重要作用的p-AKT有关。IGF-I可能是前列腺癌细胞在非激素依赖环境下存活的重要因素,沉默IGF-I的表达可能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