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BS患病率高达全球人口的15%,加之其旷日持久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IBS分为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C)、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混合型(Mixed 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M)以及未定型(Unstable 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U),其中,临床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对于IBS-D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减轻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等为治疗措施,代表性药物有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蒙脱石散等,但临床治愈较为困难,尚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案。IBS-D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先天不足、外感时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及饮食所伤等。其中,肝旺乘脾,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认为“痛责之肝,泻责之脾”,病发于肝旺脾虚,治宜抑木扶土,调理肝脾。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IBS-D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属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其中在内治法中药辨证论治体系中,从肝脾论治的文献占绝大多数。在外治法体系中,主要包括针刺、穴位敷贴、耳针、灌肠疗法等,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从肝脾辨治IBS-D,其治疗效果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否长期使用,其安全性如何,都尚无定论。另一方面,中医外治法对IBS-D的治疗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治疗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明确,例如治疗过程中穴位的规范、外用药物的选择等。基于此,本次研究拟采用循证医学手段,搜集Pub Med、CNKI等医学数据库自建库—2016年12月间有关IBS-D的临床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针对中医学中内外不同治法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安全性及治疗特色进行系统评价,旨在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IBS-D的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第一部分从肝脾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1.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内治法之肝脾辨治对IBS-D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2.研究方法1)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2)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医学类数据库,并手工辅助检索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数据库建库—2016年12月。3)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获得的所有文献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进一步获取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纳入符合从肝脾辨治IBS-D的随机或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4)提取最终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5)采用Rev Man5.3软件统计分析各指标效应量,评价从肝脾辨治对IBS-D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3.结果1)共检索到文献资料748篇,其中,中文719篇,英文29篇,依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2篇文献,合计病例2045例,包括从肝脾辨治治疗组1061例,对照组(匹维溴铵组)984例。2)纳入的22项研究中,文献质量评分均≥3分,属高质量文献。3)采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得出:从肝脾辨治IBS-D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结果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95%CI]分别为3.34[2.54,4.38]、3.76[2.40,5.87]、0.26[0.15,0.48]、0.10[0.03,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从肝脾辨治方药能提高IBS-D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有效率,其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组,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4.结论1)有效性方面,从肝脾辨治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匹维溴铵组。提示从肝脾辨治方药在IBS-D的治疗中发挥独特优势,且复发率较低。2)安全性方面,从肝脾辨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匹维溴铵组,提示该类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由于研究设计多不规范、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等原因,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的系统评价1.目的分析文献中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运用特点。2.研究方法1)分别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2)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2016年12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筛选各类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3)采用Rev Man5.3软件统计分析各指标效应量,评价中医外治法对IBS-D的临床有效性。4)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建立各类IBS-D外治法数据库,变量名由检索词、编号、篇名、治法等组成,从用药频次、穴位频次等角度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并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评价中医外治法在治疗IBS-D中的临床运用特点。3.结果共检索到有关针刺疗法、穴位敷贴疗法及耳穴疗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的文献327篇,其中,针刺疗法257篇,依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6篇文献;穴位敷贴疗法共计63篇,最终纳入31篇;耳穴疗法7篇,最终纳入6篇。1)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法、穴位敷贴疗法、耳穴疗法等外治法治疗IBS-D的临床有效率综合结果优势比OR[95%CI]分别为2.53[1.40,4.60]、3.29[2.25,4.82]、3.45[1.46,8.1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针刺疗法、穴位敷贴疗法、耳穴疗法等外治法治疗IBS-D患者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2)运用特点分析显示:临床采用针刺疗法治疗IBS-D的高频穴位依次是: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太冲穴、上巨虚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脾俞穴、气海穴、阴陵泉穴等;穴位敷贴疗法治疗IBS-D的高频穴位依次是:神阙穴、天枢穴、脾俞穴、足三里穴、肝俞穴等,而穴位敷贴用高频药物依次是:肉桂、丁香、吴茱萸、白芍、延胡索等;最后,在耳穴疗法中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耳穴依次是大肠、内分泌、肝、脾、胃。4.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的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且疗效较好。针刺疗法治疗IBS-D穴位多归属胃经,以天枢、足三里应用最多;穴位敷贴疗法治疗IBS-D常用穴中多归属胃经及膀胱经,其余为任脉。贴敷用穴侧重于选取任脉的神阙穴,及胃经、膀胱经循行的足三里穴、天枢穴、脾俞穴、肝俞穴等;贴敷药物集中于肉桂、丁香等性温,味辛、苦的药物;最后,耳穴疗法用穴频次前五的穴位依次是大肠、内分泌、肝、脾、胃。由此可见,中医外治法有助于提高IBD-D的临床疗效,但重视程度不高,尚未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本文探讨了药物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实施情况,该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实验环境,起到
目的 统计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对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以及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患者术后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患者术后直肠肛门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化的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企业并购案例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根据著名企业
目的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
光束在经过非均匀介质后,自旋角动量相反(左、右旋圆偏振)的光子在垂直于入射面的横向相互分离,造成光束的自旋分裂,这种现象叫做光自旋霍尔效应.它类似于电子系统中的自旋霍
<正>森林幼儿园发源、兴盛于欧洲,美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但到了20世纪初,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户外学习的热潮,森林教育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树林里最
本文简述电厂600MW锅炉机组运行中,排烟温度明显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从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必然下降,过高排烟温度,对锅炉后电除尘及脱
复合材料的纤维内含裂纹是造成纤维断裂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轴对称多介质问题的边界元方法来分析纤维内含圆盘状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及基体和纤维的模量比、体积比和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