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滩区和背河洼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驱动机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酶参与土壤中一切复杂生化过程,是影响物质周转和养分元素释放的关键因素,土壤酶活性能指示土壤质量状况和水平。本文选取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作为研究对象,对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垂直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究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存在的差异,揭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剖面上,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表层土壤酶活性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土壤酶活性减少,40 cm以下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人工林、天然湿地、水田和水浇地表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土层,裸地土壤酶活性剖面变化较小,土层间差异不显著。(2)土地利用类型影响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土壤酶活性特征,黄河滩区人工林、天然湿地、水田和水浇地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裸地,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裸地。裸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土层活性均比其他四种用地类型高,且随着土层加深,差异性加大。人工林和水浇地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大于天然湿地、水田和裸地,随着土层加深,差异减小,到60 cm以下各土层均低于裸地,水浇地蔗糖酶活性在各土层均高于其他四种用地类型。背河洼地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黄河滩区,随着土层加深,差距逐渐减小。背河洼地天然湿地和水田土壤酶活性与黄河滩区差异较大,人工林差异最小。背河洼地水田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人工林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低于天然湿地、水田和水浇地。土地利用类型会在整个剖面上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随着土层加深,影响逐步减弱。(3)从季节变化上来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季节变化幅度最小,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幅度最大,四种酶活性10月到4月变幅均大于4月到7月。背河洼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幅普遍高于黄河滩区,黄河滩区人工林和水浇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季节变幅高于背河洼地。背河洼地和黄河滩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幅较为一致。(4)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黄河下游悬河段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全氮、活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全氮、活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对土壤酶活性直接影响最大,同时对酶活性的间接影响也是最大。背河洼地土壤碳氮含量整体高于黄河滩区,所以背河洼地土壤酶活性整体高于黄河滩区;农田(水田和水浇地)土壤碳氮含量整体较高,其酶活性也整体较高。在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农业耕作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能够提高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质量。
其他文献
阐述了采用熔池熔炼法处理株冶高银挥发窑渣的试验。结果表明:银回收率达90%以上,其它有价金属均得到有效回收,展示出该工艺的良好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其探索思维的不足与局限,并指出应以立足从整体观念上来看待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促进其发展的思路.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农业部将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网络,构成一个完整的蔬菜产业信息监测流程,为引导农民合理安排
安全工作是医院后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后勤安全工作,是后勤为确保医院诊疗、科研、教育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医院作为公共场所,人员比
见义勇为一直是社会上和法律上所期许的行为,在当事人处于危险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见义勇为行为人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律保护不健全,事后救济不
摘 要:声乐演唱需要演唱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的解释和体会,使演唱者自身能够通过其歌声,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展现。  关键词:演唱艺术;想象力;音乐修养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3-0075-02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综合了演唱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化底蕴
令人瞩目的“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暨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前不久在中央音乐学院落下帷幕。本次艺术周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主办,全国艺
目的探讨嗅成鞘细胞提取液对阿尔茨海默病(AD)脑移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13㈨,建立AD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人工脑脊液移植组、嗅成
研究背景及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有10%-15%的PTC患者常出现远处转移和复发,导致其对标准治疗的效果较差,预后不佳。因此,研究PTC形成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对寻找PTC治疗新药,提高PT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是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从课堂本身着手,积极探求高效课堂的实现路径,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