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墓竹简》系词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系词作为研究对象,穷尽式地考察了《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是”、“为”、“非”等典型系词(纯系词)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以及在睡简中的分布状况,遵从语言实际,寻找语法形式及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从而初步建构《睡虎地秦墓竹简》系词研究的基本体系。论文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分述了三方面内容。首先,论述《睡虎地秦墓竹简》系词研究的现状:目前学界在系词研究领域,共识与分歧并存,而对于共识部分,笔者存疑,并借助出土文献材料提出质疑,证实先秦已有系词“是”。其次,提出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将考古学领域的“二重证据法”运用于语法研究中,以古文字证文献,以文献反观古文字,更好地还原了语言事实。此外,本文的系词研究以形式与意义作为重要标准,辅以系词性这一参照标准,以期初步建构《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研究体系。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系词“是”的来源、成因,寻求系词“是”的形式与语义的对应关系,从关联性中初步建构系词“是”的体系:“形式—语义”对应体系、“(系词)·殹”体系。此外,还论及睡简中较为特殊的“殹”字式判断句,探求“是”与“殹”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系词“为”的来源、成因以及系词性,探讨“为”字系词句中“为”逐步被“是”所取代的过程。又以词性为关联点,探求词形与词性、词性与词义的对应关系,从而初步建构睡简中系词“为”的体系:双层结构体系。第四部分主要论述《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其他系词,如“非”、“即”等词的系词性及稳定性,纯粹系词(纯系词)的系词性较强,而不纯的“准系词”,系词性较弱,稳定性较强。部分疑为系词的词,系词性已十分明显,仅因其发展不成熟,故为不完全系词,不可归入系词词类中。第五部分为结语,分为结论与困境两部分。在结论部分,形成五点:第一,先秦时期已有系词“是”;第二,“殹”字式判断句与系词“是”存在关联性;第三,出土文献系词研究的重要参考标准为系词性;第四,出土文献系词研究的体系建构立足于寻求形式与语义的对应关系;第五,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应当立足于语言事实本身,遵从语言实际,而非“削足适履”式地套用西方的语法理论框架。在困境部分,存在三大难题:第一,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起初仅为零散、不成体系的,直至马建忠《马氏文通》的问世,方成有意识地、成体系的研究;第二,出土文献材料的语法研究忽略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单一地从语法形式或语法意义出发,难以架构一个符合语言实际的体系;第三,由于出土文献材料的有限,制约了体系的建构,仅能初步建构一个语法体系或一个结构设想,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例,仅止步于初步架构一个《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体系,并提出架构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正> 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论述精僻,理法方药俱全,其理论,其方药,验之临床,多见显效,不愧医圣之称。在邪与正的关系上,十分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用酶促反应谷胱甘肽的消耗,求出酶的活力,测定40例新生儿HIE患儿和15例正常新生儿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空调供热通风系统能够提高民用建筑内的环境舒适度。因此
本文以全顺(Transit)系列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改进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运动学相关原理对座椅骨架、海绵的设计、乘车中前滑和侧倾进行控制,来提高乘坐舒适性,采用试
研究了蠕变温度与蠕变应力载荷对SiCp/Al复合材料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机制,并计算得出了材料的应力指数与激活能。结果表明:蠕变速率随蠕变应力荷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应运而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得以在网络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并且受到了受众的大力追捧。以2016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的火灾频繁也出现,严重威胁着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人们对消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而要完善消防监督工作,提高消防工作开展的效率,将信息技术
残疾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残疾人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往往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和障碍,影响其社会心态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7小时后,中国宣布反制措施。由此,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火正式点燃。面对这种情形,全世界气氛都为之一紧,全球股市纷纷大
报纸
"快、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但"快、慢"在词义义项、构词能力、构词顺序和词形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值得关注。造成"快/慢"不对称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