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结构及其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界的共识。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和以工业消费为主的电力产业消费结构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与电力市场风险压力。调整和完善电力结构,提高电气化水平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加强对电力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研究,不仅是缓解环境压力与电力市场风险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电力市场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正是从电力市场的电力结构和市场风险度量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力市场展开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对电力市场的电力结构进行概念界定,并从电力商品和电力市场两个方面挖掘出电力市场风险特征。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中国电力市场的电源结构和电力产业消费结构。其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电源结构和电力产业消费结构的整体特征。2)采用协整分析与Hsiao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火电、水电、核电等电源结构中三类电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电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与同向关系,而单类电源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除核电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外,其他两个变量互为格兰杰原因;在上述分析之后,进一步利用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了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强弱程度。3)由于各产业电力消费、电力利用效率存在着高低的差异,中国产业结构将对电力消费产生影响,通过引入产业结构因子构建中国电力产业消费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因子对中国电力市场和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结构因子后,模型中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与DW值都提高了,这说明产业结构因子对电力市场和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为综合检验内、外部因素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本文在电源结构、电力产业消费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结构突变技术,对中国电力市场进行结构突变的研究。通过对结构突变发生情况的不同假定,对变结构进行了三种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中国电力市场的数据生成过程特点,通过假定结构突变发生在截距或斜率的变化,建立确定性趋势,同时引入虚拟变量表示结构突变长期影响的假设,构建了电力市场变结构模型。利用变结构的单位根和趋势稳定过程检验,探讨电力市场相关数据的数据生成过程,寻找数据生成过程的内、外生结构变化点。研究表明:年电力发电总量数据生成过程为结构变化单位根过程,不具备趋势稳定特征;确定了年电力发电数据的内、外生结构变化点。鉴于电力市场及电力结构的复杂性,通过对电源结构、电力产业消费结构及变结构研究,挖掘出电力市场的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引入结构突变因子,建立了基于变结构特征的条件风险价值度量模型,即SC-CVaR模型,从而使得风险度量模型能够更真实的反映电力市场风险的本质特征。
其他文献
对不完全合同理论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并在最后探讨了不完全合同理论将来的可能发展趋势:其一,放松GHM模型的假设可以成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
目的 :对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2例患儿随机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借用“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称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是人类文化的“
报纸
<正>一二十多年前,《文艺报》在京召开了“现代文学研究座谈会”,与会者除唐弢、王瑶等前辈学者外,中年学者计二十余人。会议的基调是批评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会
八十年代是一个特殊年代,改革开放的壮举让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人们走出落后、走出闭塞,拥抱世界、互相激励,不断前行。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
作为事业单位,公立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医院总体经营管理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
从多媒体戏剧的本体上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定义,虚拟影像介入舞台,与真实的舞台元素一同建构了多媒体戏剧。本文我们意在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虚拟影像建立的方法;二是虚拟影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
<正> 世纪末的艺术思潮充满了“反叛”的热情,这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老一套的陈陈相因;正襟危坐的守旧,积重难返的叹息都被“摧枯拉朽”了。人们籍此感到“一洗万古凡马空”的
<正> 众所周知,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亲善的关系。尤其是文化交流从汉朝时就开始了。到公元七、八世纪时文化交流出现了飞跃的发展。自公元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