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男女同校教育的历程及影响研究(1919-1937)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受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我国女性进入大学学习被视为禁忌。五四运动中,受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中的“禁止女性进入大学学习”的观念受到了冲击。知识分子纷纷要求大学开放女禁、实行男女同校教育。大学男女同校教育就在这一争论中慢慢地拉开了序幕。在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大学男女同校教育从理论上的争论到实践的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男性知识分子的争论与行动,也有女性知识分子为了争取自身受教育权利而进行的争论与行动。社会开放程度的大小与人们能否接受或者多大程度上接受大学实行男女同校教育这一举措有着相当的联系。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局、社会发展以及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不可分离。随着1921年北京大学招收首届女生,象征着我国大学的男女同校教育得到了实现。本文以大学男女同校教育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介绍大学男女同校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包括对五四运动前后女子教育状况的分析;第二,对大学开女禁以及男女同学同校学习从争论到实践这一过程的梳理。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男性知识分子和女性知识分子为了女性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所做出的努力来进行撰写;第三,以华西协和大学为例子,介绍其作为西部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在实行男女同校的历程、同校后的课程设置、女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对首届从华西协和大学毕业的学生乐以成进行列举,说明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也能在从事的领域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第四,分析大学男女同校教育后的发展情况。这一部分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同校后不同年份的女大生人数增减情况;第五,在前面部分的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男女同校后对女性、男性以及社会的影响。站在女性主义角度看,大学开放女禁、实行男女同校教育以后,对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她们的社交观、婚姻观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上。同时,实行男女同校教育对男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带来的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探析,由此思考近代大学男女同校教育对当代大学的启示与借鉴。
其他文献
基于我国目前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介绍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阐述
超疏水功能材料在自清洁、防污、防腐蚀、防雾、防结冰、抗菌、油水分离等领域均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相关研究颇受关注。尽管当前研究人员已发展了多种用于构筑超疏水表面的技术手段,但其在工业生产和实际生活应用中仍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原因是表面疏水性能极不稳定,表面微纳粗糙结构易受外界破坏作用(如摩擦、刀刮、腐蚀等)而损坏,进而部分或完全失去超疏水性能。因此,构建耐久性超疏水材料,使其能够持久稳定地保
油松毛虫对人工油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辽宁省建平县油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为年均120,000hm2,年均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如何有效地监测预防松毛虫虫害,提高油松林分的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者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和改革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土地流转也是农民
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为重要。6σ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初步探讨了6σ质量管
目的:医用植入物材料的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骨科诊疗技术的发展,但骨科手术后植入物感染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植入物的存在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方式抗感染效率较低,且在感染的微环境中破骨细胞异常活跃并伴随骨丢失,植入物往往需要在再次手术中被取出。依诺沙星具有抗菌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双重作用,在限制感染和预防骨丢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天冬氨酸八肽(ASP8)可以特异性识别骨组织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分析目前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中宣传引导和村委会干部带动不够、缺乏对农民体育健身锻炼的组织与指导、相关配套工作不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结
针对北京市汽车排气污染状况,借鉴国外汽车排放控制经验,就汽车排放控制中的新车排放控制、在用车排放控制,改进车用燃料品质以及改善交通、发展公共电汽车等几项重点对策进行了
我院外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我院于2000年设立外事科,又于2004年1月正式成立了外事处。至今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故宫人的共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避设施成为全国许多城市引进的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如垃圾焚烧等社会问题,适应经济发展之需要。邻避设施在给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其自身的负外部性也常引发公众的不满,也导致了我国邻避冲突不断发生。邻避冲突的发生不仅会破坏社会秩序,加重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还会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政府对邻避冲突的有效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行政法视域下的邻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