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大肠杆菌blaCTX-M-27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水解头孢药物中的β-内酰胺环而使药物失活,其中CTX-M型ESBL最为流行。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中blaCTX-M-27基因亚型的分离率逐渐增多,并且blaCTX-M-27基因在沙门菌中的分离率比大肠杆菌高,已有的一些研究探讨了blaCTX-M-27基因在沙门菌中的传播机制,而blaCTX-M-2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传播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对养殖场动物源大肠杆菌中blaCTX-M-27基因的流行情况与其传播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为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6年从河南、广东、山东、湖北和广西等多个省份的食品动物源肠道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510株大肠杆菌。通过PCR测序以及序列比对的方法筛选blaCTX-M-9G阳性以及blaCTX-M-27亚型大肠杆菌。PCR结果显示blaCTX-M-9G阳性大肠杆菌为596株,其中58株为blaCTX-M-27亚型。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菌株其他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bla CTX-M-27阳性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58株blaCTX-M-27阳性大肠杆菌中有8株菌同时携带blaCTX-M-1G耐药基因(13.79%),flo R耐药基因的检出数量为28株(46.55%),fos A3的检出数量为14株(24.14%),mcr-1的检出数量为11株(18.97%)。PMQR(Plasmid mediated quinlone resistance)耐药基因中oqx AB、qnr S、aac(6′)-Ib-cr分别检出有20株(34.48%)、11株(18.97%)、1株(1.72%),同时检出菌株在gyr A基因的QRDR区发生83位与87位的氨基酸突变。产CTX-M-27的菌株对大多数的抗生素都表现出多药耐药现象,尤其对四环素、萘啶酸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都高达9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的药物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喹乙醇、酰胺醇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0%~50%,所有菌株对磷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采用PFGE分型、MLST分型、接合转移、复制子分型、S1-PFGE、Southern-blot杂交以及质粒的Illumina Hiseq测序对携带blaCTX-M-27基因的质粒的传播特点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株菌可分为31个簇,blaCTX-M-27基因以水平传播为主,有38株菌的blaCTX-M-27基因可发生接合转移,其中有7株菌发生了oqx A、oqx B与fos A3基因与blaCTX-M-27基因共转移的情况。blaCTX-M-27基因全部定位于质粒上,质粒大小大约为40 kb、104.5 kb、110 kb、138.9 kb和150 kb,23株接合子质粒类型为Inc FIB型,3株存在FIB型与N型质粒共存现象,2株存在FIB型与N型、I1型质粒共存现象,2株为Inc HI2型,1株为Inc I1型,7株不可分型。测序结果表明Inc FIB型质粒中blaCTX-M-27的上游为ISEcp1序列,但被IS26截断,下游检测到IS903B,属于IS26-ΔISEcp1-blaCTX-M-27-IS903B转移结构。对3株菌株进行了质粒的稳定性试验,试验过程维持10天。结果表明,在无抗生素的压力下携带blaCTX-M-27基因的质粒均可以稳定的存在于宿主菌株中,质粒的丢失率为0。本研究首次对动物源大肠杆菌中blaCTX-M-27的传播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bla CTX-M-27以水平传播为主,小范围内存在克隆传播的现象,并且blaCTX-M-27阳性大肠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blaCTX-M-27在养殖场中的流行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同时提醒我们需要严格防范头孢类抗生素多用滥用情况。
其他文献
早在1943年Martini就曾发现,电刺激脊髓感觉传入通路,可产生镇痛效果。以后,Grieshop(1969)将二根电极插入猴的脊髓内,通以电流,发现可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电脊髓麻醉(Electrospinal narcosis)。这时动物可完全清醒,麻醉期间血压平稳;停止刺激后,止痛效果尚能持续一定时间。
期刊
自从在斯洛文尼亚首次发现盲螈以来,洞穴生物学便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话题。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洞穴动物不仅有着鲜明特色的形态特征(如复眼消失、附肢修长等),而且也呈现出行为和生理上(如代谢率较低等)的改变。黑暗、潮湿和恒温的洞穴环境是研究进化理论理想的天然实验室,随之而来的是对洞穴生物进化假说持续的讨论。洞穴步甲种类繁多,地理分布广泛,是陆生穴居昆虫的代表类群。但是,关于洞穴步甲形态解剖学方面的研究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是典型的培菌白蚁,能在蚁巢内建设菌圃用以培植蚁巢伞菌(Termitomyces)并以其作为食物。炭角菌(Xylaria)是蚁巢伞菌生长的重要竞争者,一旦白蚁种群开始走向衰落,失去对炭角菌的控制,炭角菌便大量生长,侵染整个菌圃致蚁巢覆灭。为明确共生微生物在白蚁培菌过程中对炭角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测定黑翅土白蚁幼蚁、年轻工蚁、年老工蚁
弄蝶科Hesperi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目前,弄蝶科包括7个亚科,其中珍弄蝶亚科Eudaminae的有效性及分类位置,花弄蝶亚科Pyrginae的单系性等问题依旧存有争议。另外梯弄蝶亚科Trapezitinae尚未有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报道,它是弄蝶亚科Hesperiinae的姊妹群吗?线粒体基因组因分子标记多进化速率快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进化学和系统发育学。然而,弄蝶科中大量物种
磷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磷元素的性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使作物对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很低,导致作物缺磷而减产。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适应低磷胁迫的一系列机制,而其中包括改变植物根构型,来增加与土壤磷的接触面积。有文献报道,在水稻、拟南芥中有泛素降解途径相关的蛋白,如E3连接酶参与应答低磷胁迫,但对大豆是否存在低磷胁迫响应的E3连接酶及其功能都不清楚。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目前,红火蚁已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十多个省区,在入侵地区不断地蔓延,严重影响了入侵地区的公共安全及生态环境。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红火蚁疫情防治的主要措施,新型药剂的开发为长久有效控制的红火蚁提供了保障。本论文在室内测定了红火蚁对多种毒饵在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下的取食选择性,评估了多种
芥蓝(Brassica olearcea var.chinensis Lei,syn: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又叫盖菜,是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芥蓝富含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硫苷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活跃的生化特性,其中萝卜硫苷(属脂肪族硫苷)因其抗癌、抗衰老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极高的关注,目前已广
Serpin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调节剂,参与昆虫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命进程,如先天免疫反应中Toll信号级联反应和黑化反应、消化作用、变态发育等。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重大蔬菜害虫小菜蛾免疫反应与其生长发育阶段具有相关性,昆虫抵御外界病原物的能力会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且在变态发育阶段尤为明显。依据小菜蛾基因组,在测定和比较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转录组数据和蛋白质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转录组与
无籽红1-7甜橙是由普通有籽红1-7甜橙经过60Co-γ射线诱导后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无籽、低酸等优点,对鲜食和加工有重要意义,但其无籽成因不清楚。本研究以普通有籽红1-7甜橙及其突变体无籽红1-7甜橙为材料,采用改良卡宝品红染色法压片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切片观察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组织压片法观察无籽红1-7甜橙自交和异交的授粉受精过程,石蜡切片观察无籽红1-7甜橙的胚囊结构及自交和异交胚胎的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亚热带常绿果树,因其独特的风味,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然而,荔枝易受环境的影响,造成成花不稳定,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荔枝成花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SVP和FPF1同源基因为切入点,研究荔枝成花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化拟南芥对LcSVP1、LcSVP2、LcSVP3和LcFPF1进行了功能验证,以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