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DOR基因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产生的H2O2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锈菌(Pucciniatriticina)侵染小麦过程中,小麦常常发生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HR)来抵抗叶锈菌的侵害。HR形成初期,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氧化迸发。本实验室长期从事小麦抗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实验室前期构建了小麦受到叶锈菌侵染的SSH文库,通过ESTs序列分析,筛查到TaADOR(Triticum aestivum ascorbate-dependent oxidoreductase)基因,在不亲和组合后的早期显著上调表达,通过VIGS和RNAi技术发现TaADOR基因在H2O2的清除中发挥作用。在本项研究中,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和两个叶锈菌生理小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L10与叶锈菌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L10和叶锈菌小种165组成亲和组合,借助已构建的小麦TaADOR基因的超表达和RNAi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小麦幼穗转化体系进行遗传转化,对TaADOR基因的T1代转化植株在组织水平及亚细胞水平上明确H2O2的分布变化规律;确定该基因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诱发HR时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TaADOR在小麦与叶锈菌的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TaADOR基因的理化特性及分子结构特征,小麦TaADOR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域,三维结构近似球形,在胞质中发挥作用。
  2.对TaADOR-RNAi遗传转化阳性植株和超表达阳性植株的T1代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和165,通过DAB和HR染色,荧光显微观察发现叶锈菌侵染TaADOR-RNAi阳性植株在侵染点周围诱发的H2O2的积累要比转化空载体植株多,并且HR出现了扩展现象;叶锈菌侵染超表达阳性植株诱发的H2O2的积累要比转化空载体植株少,并且HR扩展面积比空载体植株小,表明TaADOR基因在叶锈菌与小麦互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清除H2O2的作用。
  3.对TaADOR-RNAi遗传转化阳性植株和超表达阳性植株T1代分别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和165,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制作包埋块,利用CeCl3对H2O2标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亚细胞水平观察H2O2的分布。结果发现,超表达植株中侵染部位的CeCl3沉淀积累相对要少,而RNAi植株中CeCl3沉淀积累多,进一步表明TaADOR基因对H2O2有清除作用。
  综上所述,TaADOR基因参与了细胞内H2O2的清除,并且初步表明TaADOR基因对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诱发的HR有一定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仓储自动引导运输车(AutomaticGuidedVehicle,AGV)在工业领域逐步的智能化,自主导航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实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SLAM)技术可以帮助AGV在缺少先验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环境地图的建立,进而实现自主化导航。因此,对应用于AGV的SLAM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
学位
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血栓预防与出血控制、超声引导下心功能监测的护理配合、预防感染、早期运动康复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该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5d后由ICU转入普通病房。
学位
学位
开发品味独特的复合果酒。以木瓜和枸杞为原料进行混合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对此条件下发酵的木瓜枸杞酒进行理化指标检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木瓜枸杞汁配比3:1(V/V)、发酵温度20℃、初始糖度24%、酵母接种量1.25%、发酵初始pH值3.5。木瓜枸杞酒的各项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2.9%Vol、干浸出物56.9g/L、总糖30.0g/L、总酸5.8g/L、二氧化硫131m
文章依据易学三易思维还原古人观天象的方法解释了"五气经天图",笔者依此破解了五运六气理论的基本关键内容。不易:一指太阳周年南北回归线三线四点视运动规律,二指朔望月纳甲图的月亮视运动规律,三指二十八宿。变易:一指太阳运动4年一闰日,二指朔望月19年7闰、黄白交点退行西移及月亮缠黄道的太过不及,三指日月交会周期点等。简易:指将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及二十八宿概括纳入1个图中,一目了然。所以笔者认为,只取月
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各自为政”和游客出行的“两极化”已成为制约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结合理论研究的网络化转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实践需求,提出区域旅游吸引力空间网络结构及其与游客流动倾向响应关系研究的构建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区域性旅游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流动空间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旅游空间结构理论、旅游供求均衡理论以及机器学习理论等理论,
期刊
为缓解城市中心地带空间拥挤、人口密度高、地价高昂、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绿地的系统性布局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景观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口袋公园以其灵活小巧、功能多样的优势,成为了提升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如何在平衡功能性与经济性的同时,使这些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的"绿色节点"布局合理,与综合性公园形成有机的网络系统,使游憩绿地服务范围能达到最大化有效覆盖的目的?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