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下,以风筝为代表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有力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知名度的提升。但潍坊风筝会在举办期间,其相关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变化,也推动着风筝文化走向生态失衡的状态。 有鉴于此,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借鉴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风筝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系统的有序研究。本文加上绪论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系统论述了相关学术史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以潍坊风筝为代表,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在对风筝的功能变迁及其生态位流变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潍坊在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下将风筝推向文化再生产进程中而诞生的风筝新生态——国际风筝会。分析了国际风筝会的办会模式给潍坊带来的积极影响和 第四部分则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风筝运动由生态平衡到“失衡”的表现:(1)风筝文化被置于不恰当的生态位(2) GDP式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同样也带来了风筝生态系统发生不良改变或破坏(3)各种流等流向变异,致使风筝生态系统内在良性循环不稳定(4)不同行为主体的政府强势力量的干预超出风筝系统的最适度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潍坊风筝生态系统从“失衡”状态走向平衡状态进行了相关的优化路径研究:(1)落实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理念(2)遵循民俗体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重回自己的生态位(3)加强民俗体育生态伦理教育,唤醒民众民俗体育的生态意识(4)加强政府主导力量,科学制定民俗体育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规划等。 第五部分是对旅游资源开发进程中的民俗体育家园生态的理性思考——风筝民俗体育在走向旅游资源开发进程中,社会结构所折射出的利益关系问题没有很好的兼顾,需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通力协作也出现梗阻现象,结构和功能的偏差使风筝民俗成为政府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追求“GDP”的工具,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风筝生态系统的失衡。故,相关行为主体应转变思想,以生态观念认识民俗体育,平衡好各方关系和利益分配,努力实现结构完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风筝—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