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而使得种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控制病虫害的暴发。特别是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也促进了烟粉虱的发生。作物的周年种植和重茬等为烟粉虱提供丰富食料,温室大棚提供了烟粉虱在温带和寒温带躲避寒冷的理想场所,由于长期、大量、片面使用单一化学农药,导致烟粉虱抗药性种群的迅速形成和发展,最终难于控制而暴发成灾。为了有效防治烟粉虱,缓解抗药性,本文就这两种药剂的单剂及复配药剂对温室番茄的烟粉虱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而且进一步对最佳施药条件进行了优化性探索。试验结果表明:1.烯啶虫胺10%水剂的LD50为2.98g,而吡蚜酮的为0.713g。两种药剂均表现出了对烟粉虱的很强的毒杀作用。2.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烯啶虫胺与吡蚜酮不同配比对烟粉虱的毒杀作用,死亡率最高的的比率是烯啶虫胺和吡蚜酮按60:40复配,死亡率达到68.5%,共毒因子为44.4,增效作用明显。3.选用2.1%烯啶虫胺-吡蚜酮乳油筛选最佳的施药条件,结果显示,不管施药时间如何,温度越高而相对湿度越低,则防效越高。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烟粉虱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下会变得活跃,从而增加了与药剂的接触面积。早上施药能够促进药剂作用的发挥。而这一结果可能与光照有关。白天,烟粉虱受光周期影响变得较夜晚活跃,从而使得早上施药要比傍晚施药的防效要高。通过理论预测(表3-4),最优解为35摄氏度下,空气最为干燥,早上施药,理论防效达到104.388%。但是,由于番茄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因此,在此温度下施药才是实际上合理的。固定温度参数为25,解得最优解为空气相对湿度45%,早上施药,理论防效为82.03%。4.在最佳且合理的施药条件下,对混剂与其他药剂之间的防效进行比较。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1%烯啶虫胺-吡蚜酮乳油的防效(81.95%)比两种药剂都要高(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为75.6%,阿维菌素1.8%乳油为70.8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复配可以增加药效,进而降低成本。本研究为防治温室番茄烟粉虱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