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隔到融合:渝东南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及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东南地区位于鄂湘渝黔交界地带,连接着西南山地与华中地区,是土汉苗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巴楚之间重要的交通廊道与枢纽。其多山纵贯、平坝散布的地理环境,立体分异的自然资源和气候,多民族杂居的民族特征,以及从“蛮化”到“汉化”的区域发展历史赋予了这一地区多样化的传统村落景观。而相对区隔的交通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发展也使得这一地区至今仍保留了相对丰富且原生态的景观载体。论文从地域的自然历史文化出发,结合渝东南传统村落的样本分析,以流域和民族为线索,系统论述了民族交界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多样性与交融性,解释了该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动态变化机制,并结合该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当代变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选题针对当前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问题,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在“以景观特征为对象,以流域分异为线索,以民族关系为逻辑”的研究思路下,以传统村落景观系统的层次性与生成性特征为研究依据,通过对渝东南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景观、经济生产景观、群体聚落景观和家庭宅屋景观四个层次的景观特征要素提取与分类,将村落的地理单元、主要产业、空间模式、街巷格局、文化空间和宅屋形式等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特征进行不同流域间的比较,以典型个案研究结合定量数据分析,系统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在渝东南地区以流域为核心,自北向南的分异特征。并以土汉苗三个民族族群“从区隔到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为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景观特征生成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的驱动因素、压力作用、景观状态、限制影响和文化回应进行梳理,提取出景观特征的生成机制。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景观特征是传统村落景观系统构成与生成机制的重要研究范畴。2.渝东南传统村落景观受到地理区隔与民族交往的双重作用。3.渝东南传统村落景观特征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经济生产景观为主导要素,以群体聚落景观和家庭宅屋景观为辅助要素相互作用而综合构成的。4.渝东南传统村落景观特征整体上呈现出与流域相关的分异特征,呈现自北向南的渐变规律,山脉的阻隔效应与河流的孔道效应是渝东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分异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于流域分异的视角,以毛坝盖-广沿盖为界将渝东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划定为南北两个大的文化区域和五个景观特征区。6.渝东南传统村落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是不同历史阶段主导外力与内部适应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萌芽期,景观特征生成以自然山水与民族隔离的双重区隔下的自然适宜机制为主导;在形成期,景观特征生成以土汉之间局部交往下的资源竞争机制为主导;在成熟期,景观特征生成以民族全面融合后的社会转变机制为主导。7.渝东南地区景观特征的生成符合“点-轴”渐进式扩散规律,是景观系统随复杂性增强而逐级分叉的结果,也是自组织适应与他组织选择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全面系统的提炼了土苗汉民族交界地区的传统村落景观要素及其特征,划定了区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分类和分区,对民族交界地带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多样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揭示了其内在的生成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充实与完善传统村落景观的理论框架体系,助力民族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与景观保护,并为渝东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地方性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城乡经济不平衡由来已久,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更有所不同,并在不同经济体制和时代条件下积重而行。究其根本,在于城乡生产力结构布局的不均衡,深层次原因则是城乡生产关系的制度安排多有失衡,现实中则表现为城乡治理体制机制的不平衡。对于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城乡思想有其科学的阐释:城乡经济不平衡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条件下,城乡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对立。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将吸收的低能光子转化成高能光子发射,由于具有这种特殊的反斯托克斯性质使其在生物成像、荧光防伪、荧光传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上转换纳米材料中发现的上转换发光反常热增强现象,因其可以弥补传统荧光温度传感技术在高温段荧光猝灭的短板以及在荧光防伪中表现出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上转换发光热增强的机理仍众说纷纭,导致缺乏对上转换发光热增强有效调制的方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再狭窄(RS),观察豁痰解毒通络饮对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探究痰解毒通络饮是否通过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法:5周龄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豁痰解毒通络饮组、阿托伐他汀组。使用2F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途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族地区个体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基石,还是民族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能够为全国及民族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作为西部大开发综合项目的重点工程,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大
相变材料可在相变过程中以几乎不变的温度来储存或释放大量热能,被认为是解决热能储存问题和缓解能源危机的关键材料。目前,先进热能储存行业对高潜热、易制备、可3D打印、柔性化和多功能化的相变材料存在迫切需求。相对于相变胶囊及多孔骨架基相变材料,聚合物基相变材料,包括聚合物基固-固相变材料和定型相变材料,由于分子网络可设计性强、成本低、可降解/回收、可形变和可复合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现有的聚合物基相变材料主
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在地球物理学、生物医学、通信、雷达、声呐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电子对抗领域,线性调频信号作为一种典型的脉冲压缩信号,在各种体制的雷达、声呐等装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准确获取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是侦察接收系统的重要任务,因此实现非协作或先验信息有限条件下的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调频类信号参数估计技术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研究
自然界中存在众多超疏水现象,而荷叶表面作为最典型的超疏水表面,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清洁特性。荷叶等其他超疏水表面存在众多微纳米结构,这些微纳米结构是材料表面具备超疏水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不同材料加工技术(如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电沉积法、压印成型法、激光加工法等)在材料基底构建微纳米结构并结合化学修饰制备超疏水表面是现如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超疏水表面对水滴的特殊润湿性使其在自清洁、防腐
中红外激光在国防、激光手术、材料加工和光谱学等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生物组织、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等大量物质在中红外波段都有着强烈的吸收。尤其是在3-5μm波段的激光,因为有大气透射窗口的存在,在通信、光电对抗和遥感等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中红外氟化物光纤激光器迅速发展,凭借其光束质量高、体积小、转换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等优点而广受关注。氟化物光纤激光器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中红外激光光源。本文
定量相位成像技术是实现目标结构三维测量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医学工程与工业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干数字全息技术是实现定量相位成像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借助数字聚焦能力,其理论上可在相同的测量范围、横向采样和测量时间情况下,达到更高的深度测量精度,但在实际应用中零阶衍射与孪生像、非共路背景干扰等问题限制了其达到理论的测量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焦面分割偏振同步相移同轴全息方
智能汽车周边环境的准确、高效感知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必要前提,是车辆智能化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智能汽车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结构繁多的道路与类型多样、行为不确定的动静态交通要素共同构成了既规则又多变的驾驶环境。为了满足智能汽车高实时性动态决策规划的需求,有必要面向具有高度多样性、不确定性的局部驾驶环境,研究基于动、静态要素解耦感知的高效、准确的环境综合理解与层次化表达方法。针对驾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