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世界性的经济滞胀和大规模的失业,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劳动就业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这些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就业政策;二是以荷兰、瑞典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就业政策;三是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就业政策;四是以丹麦为代表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瑞典作为北欧福利国家的代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更加注重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运用。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一项促进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以及供给和需求相匹配的劳动就业政策。它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计划,例如劳动力市场培训计划、个人激活性就业计划、工资补贴计划、岗位轮替计划、职业介绍计划等,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践证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实施力度最大、最成功的国家。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瑞典劳动就业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相比较来看,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原来就业中的大量隐性失业暴露出来,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为了尽快调整这种局面,加快失业者再就业,我国也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1997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一直存在着积极的措施,但是就整个劳动力政策体系的基调而言是消极的。直到2004年,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才基本完成,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已开始发挥促进就业的效应。但是,由于对这一政策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我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诸多问题尚且需要我们去探索。因此,对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今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瑞典将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二是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规模庞大;三是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相互补充;四是重视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相关的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并且注重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管。第二部分分析了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深层根源。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瑞典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经济运行规律,在不断探索中制定的一项劳动就业政策。它的实施有许多深层次的根源,其理论根源是20世纪40、50年代工会经济学家雷恩和梅德纳提出的“雷恩—梅德纳”模式。其文化基础是瑞典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优越的教育底蕴所形成的瑞典人团结合作和集体协商的民族心理。其政治基础是瑞典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和瑞典政治的高度一致性。第三部分对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极其关注,对其评价也不一,但是主流观点都认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改善宏观经济的表现,同时可以满足平等的目标。它可以通过促进供求匹配,保持劳动者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降低结构性失业。瑞典通过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为:失业保险改革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就业率和工人积极性;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充分开发并利用了“边际化”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参与率;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计划的高昂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第四部分得出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几点启示。通过瑞典的经验,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有以下的启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我国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将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变单纯的消极保障为促进就业的积极保障;建立协商机制,强化我国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的三方合作机制,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注重对劳动力市场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公共就业服务,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研究,及时调整劳动力市场政策,使其更有效地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