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辽宁省葡萄产业化示范县(市)——北宁市葡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该市主栽品种:巨峰葡萄的土壤基本状况及其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葡萄生产中存在施肥量大、施肥次数过多,养分比例失调,并且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葡萄的品质。为解决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试验根据巨峰葡萄需肥规律以及北宁地区土壤基本状况,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从简化施肥技术试验和包膜肥料应用效果试验两个层面来开展,一方面利用农民能够购买到的常规肥料探讨简化施肥、缓释氮肥配磷钾肥一次性施肥处理与常量分次施肥法的差异,探究葡萄一次性施肥的可行性、推广性。另一方面,探讨包膜肥料在巨峰葡萄上一次性施肥对葡萄生育性状、产量、品质、土壤残留、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图为缓控释肥料在葡萄以及多年生果树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长效尿素配施磷钾肥进行一次性施入处理在葡萄茎粗上的表现一般,叶绿素含量与其它处理相比前期差异不大,后期含量较高;光合速率前期好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后期相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前后两期都低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其产量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穗长、穗重、平均单粒重、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大于或相似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从产量品质的综合表现来看,长效尿素的一次性施肥处理表现较为理想。长效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各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高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或差异不大,土壤中的碱解氮的含量变化平和,氮素的缓慢释放也促进了磷素有效性的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新梢生长期到采收前呈w字型变化趋势。长效尿素简化施肥处理采收后土壤残留含量较高,有利于多年生植物在采收后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利用长效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不仅氮肥利用率提高,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也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说在巨峰葡萄上利用长效尿素进行简化施肥效果很好,利用长效尿素进行一次性施肥是可行的。
包膜肥料在巨峰葡萄上的试用效果更为理想。施用不加抑制剂包膜肥的葡萄植株在生育前期光合性状略优于施用添加抑制剂的包膜肥料,而后期正好相反。包膜肥料的施用降低了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施用包膜肥料处理的产量与空白处理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包膜肥使果实中糖、酸量都有所增加,包膜肥料处理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糖酸比相差不大,而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远高于常量分次施肥的处理。因此,包膜肥料一次性施入处理的葡萄果实的产量、品质都不逊色于按葡萄需肥规律常量分次施肥处理,包膜肥一次性施用在葡萄生产中切实可行。且添加抑制剂并减量施肥处理及不加抑制剂常量施肥处理的葡萄在产量、外观品质、单粒重等方面表现最为理想。4个包膜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前期都低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后期加了抑制剂的包膜肥1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不添加抑制剂的包膜肥料2和常量分次施肥处理;常量包膜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大于减量包膜肥处理,但等量条件下加抑制剂的包膜肥1土壤速效磷含量稍高于包膜肥2。常量包膜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减量包膜肥处理,高于常量分次施肥处理。总之,土壤中养分浓度始终与肥料浓度长期处于某种动态平衡状态,有利于养分的持续释放,后期土壤残留也较多,有利于多年生植物对养分的积累。不同包膜肥料氮、钾的利用率规律相同,以减量加抑制剂包膜肥增幅最大。磷肥利用率以不加抑制剂常量包膜肥处理利用率最高。常量分次施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已经很高,而包膜肥料除个别外,与之相比肥料利用率又有所增加。
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不存在相关关系;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二者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总糖含量没有相关关系。在整个生育期,除个别处理个别时期,大多数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呈N字型趋势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呈w字型趋势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在北宁地区,对于多年(5年以上)生葡萄,可以进行长效尿素与磷钾肥料配合一次性施肥处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与按葡萄需肥规律分次施肥差异不大,但却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包膜肥料中以添加氮素抑制剂并减量施肥处理在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成本等综合表现最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