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河谷型城市地下水演化机制及承载力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e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湟水河谷盆地,北川、西纳川、西川与南川河谷地下水以其优良的水质、丰沛的水量和便捷经济的集中开采等特点已成为西宁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必备水源。近年来,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需水量日益增加。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宁市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呈现出新的特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下水又面临着开采区水位下降和被污染的风险等问题,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资源开采利用成为约束着城市化进程的瓶颈难题。因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开展西宁市地下水演化机制及承载力研究对实现青藏高原河谷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现代地下水监测技术、地统计学、Morlet小波变换等分析西宁市126口井1980~2020年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年内地下水动态呈单峰型,3月季节埋深最大,9月季节埋深最浅;年际地下水分为下降期、回升期、稳定期与缓慢回升期,与地下水开采同步。近年来降雨量增加与“引大济湟”工程调水缓解了地下水下降趋势;地下水埋深呈南深北浅、东深西浅的空间格局,地下水降落漏斗呈岛状集中分布于水源地为核心的范围内,经历了扩大期—稳定期—缩小期;长序列地下水具有9~14a、17~25a的周期尺度特性,第一、二主周期分别为12a与21a。(2)基于聚类分析、EW-BM模型的126口井1980~2020年地下水化学数据研究表明: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和化工厂潜在污染影响下,北川地下水TDS与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持续增加、水化学类型逐渐趋于复杂化;西纳川、西川与南川TDS和化学组分均先增大后减小,水化学类型呈简单化趋势。地下水呈优质水广泛分布、带状微咸水与岛状咸水零星共存的空间格局,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沿地下水径流方向逐渐增大。河谷上游以条带状的Ⅰ和Ⅱ类HCO3-Ca型水为主,河谷下游主要为条带状分布的Ⅲ~Ⅴ类Cl-Na型水。(3)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的矿物饱和指数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例系数法、氯碱指数法揭示地下水环境禀赋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对矿物的溶滤作用强度依次为岩盐>石膏>方解石>白云石,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人类活动是西宁市地下水化学场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河谷两侧广泛分布富含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的第三系地层,其决定了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域化学组分演化的关键内在因子,致使下游地下水TDS升高且水质逐渐咸化。水源地抽水井集中开采是区域化学组分变化的关键外在因子,它改变了地下水径流强度与流向,加之人为污染源影响,造成了地下水源地和工业园区出现岛状高TDS区域。(4)运用M-K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土地转移矩阵等手段识别水文、土地利用、人口与经济、地下水开采等因子变化特征。年际降雨量与湟水河流量同步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均存在9~14a和17~25a的时间尺度、第一主周期为12a的周期变化规律。1955~2020年气候经历了“冷干”—“暖干”—“暖湿”的演化阶段。1980~2020年西宁市区沿河谷地形呈带状扩张趋势,年际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建设面积及地下水开采量均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过程。(5)利用灰色关联度、主成分回归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探究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演化驱动机制与时滞效应。人为与自然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贡献率分别为59.1%和40.9%。在开采量、降雨量与地表径流的多重影响下,1980~2020年西宁市地下水经历了劣向演化、波动平衡与优向演化3个阶段。年际地下水埋深随开采量增大而增大,随降雨量与开采量比值、地表径流与开采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年尺度地下水与降雨量、湟水河流量均具有强凝聚性12a周期;月尺度地下水滞后于降雨量和湟水河流量分别3个月与2个月。(6)基于ANP-FSEM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模块,耦合社会经济、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20个指标,构建适用于青藏高原河谷型城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承载力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为承载力最关键的指标。西宁市现状承载力整体得分为0.539(未超载状态),呈现市区临界承载、郊县适宜承载的空间格局。1980~2020年承载状态由适宜承载逐渐演变为临界承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不变的情况下,2020~2040年承载能力预测呈现出市区逐渐恶化、郊县逐渐优化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西宁市地下水适宜开采量应维持在2×10~8m~3/a。研究结论表明,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相互权衡与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掌握西宁市地下水资源演化特征与承载力状态,对于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创造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为青藏高原其他河谷城市提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范例。
其他文献
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通行瓶颈路段,其通行能力大小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况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ETC收费能减少服务时间、提升通行能力,在取消省界收费站后,ETC使用率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满足ETC车辆通行需求,需对收费站车道重新配置。但现行规范未对ETC车道和混合车道布设方案进行指导,车道配置方案缺乏理论支撑和布设依据,盲目配置车道反而会引起收费站拥堵和造成资源浪费。如何根据不同地区ETC使用率和交通量动
学位
目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P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穴取风府、百会、神庭、印堂、咽三针、风池(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标
期刊
土-气界面是地球关键带中,联系大气-土壤-地下水的关键界面。蒸发是土-气界面水热传输的重要过程,在太阳辐射与大气湍流作用下,水分发生相变由液态转化为水蒸汽,在风速、水汽压差等气象要素的驱动下逃逸出地表。土面蒸发不仅受气象要素影响较大,还受蒸发面类型、地下水位埋深、蒸发面水分有效性等下垫面因素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准确计算裸土蒸发量对研究西北地区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水蒸气无色无味,土壤实
学位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人体固有特征作为基础的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百花齐放,然而将其应用于现实场景中会存在识别精度低、非普遍性、易被欺骗攻击等问题。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模生物特征进行融合,使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普遍性都有了极大程度地提高,弥补了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存在的诸多缺陷。心脏信号通常与医疗诊断相关,其隐蔽性、易采集、不易伪造和活体检测等优势引起了生物特征识别领
学位
智慧照明监控系统由单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和上位机控制软件组成,可远程对路灯进行开关调光、路灯状态查询、故障报警、数据分析、远程升级地图功能等。利用各时段人流量的情况实现分时段对路灯亮度自由调节,功能更细化,支持远程手动自动多种控制方式,实用性更强,且节约电能明显。可对路灯状态实时监测,降低路灯维护人力成本,减少现场巡检的工作强度,可对时段亮灯率、故障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会议
长期以来,书法史对秦代书法的叙述是以《石鼓文》、《秦刻石》等为代表的金石书法,书法审美观念离不开“书尚先秦,印宗秦汉”。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不惜宝,睡虎地秦简在湖北云梦县出土,拉开了秦简牍书法的序幕。此后秦简牍发现不绝如缕,相继在湖北云梦龙岗、荆州王家台、周家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一批批秦简牍,尤其是近年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总数超过3万余枚。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发现的秦简牍数量已多达44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大量房屋拆除建筑垃圾,其中含有较多具备再利用价值的砖块和混凝土块,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仅为50%,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许多城市正在大力建设城市绿道,为人们提供绿色出行的廊道。由于绿道受荷较低,对筑路集料的要求可放低。因此本文尝试将房屋拆除垃圾中的再生砖-混集料用于绿道一般基层和透水基层中,对水稳再
学位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是企业长效经营发展的重点,而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服务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纲领性意义,其能否发挥作用就显得十分关键。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行,在国内的很多设计企业中效果并不明显,在执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长时间存在不足和隐患,以及一些不适宜的措施,致使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从而产品
学位
近几年,关于多足机器人各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尤其关于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面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与两足机器人相比,六足机器人优点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其运动更加平稳,运动灵活性更高,更适合复杂环境。目前,为了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我们为其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和适应机制。适应通常可以处理多种情况下的干扰,比如:腿部损伤、截肢、体重分布以及环境变化等,但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
学位
在我国工程建设实力不断增强、相关设备器械推陈出新的同时,湿喷混凝土也早已融合到铁路隧道作业中,其自身安全性能高、施工质量好、绿色环保等诸多特点使得其应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为促进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长效发展,此次以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Ⅱ标工程为例,借助混凝土湿喷机械手设备的作用,创建了操作性强、规范标准的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同时对其中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之后隧道湿喷混凝土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