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化学/电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性能优越,因具有机械性能好、密度低、导电性能良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致使其耐蚀性较差。本文利用化学和电化学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转化膜,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衍射仪(XRD)、点滴实验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确定了化学(电化学)转化膜制备的最佳工艺和转化膜的成膜机理。采用化学法制备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研究了钼酸铵、硝酸钠、硝酸镍、柠檬酸、pH、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出镁合金钼酸盐化学转化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钼酸铵25 g·L-1、硝酸钠1.5 g·L-1、硝酸锰1 g·L-1、柠檬酸1.5 g·L-1、转化液pH 5、转化温度60℃、转化时间25 min。测试结果显示钼酸盐化学转化膜较镁合金基体腐蚀电流小一个单位数量级,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了0.33 V,钼酸盐化学转化膜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膜层表面平整,无明显的突起、凹陷等缺陷,对镁合金基体起到保护作用,膜层主要由Mg、O、Mo等元素组成;转化膜的主要成分是MgO2、Mg2Mo3O11。采用电化学法制备镁合金电化学转化膜。研究了工艺参数以及添加剂对镁合金电化学转化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镁合金电化学转化膜制备的最佳工艺:磷酸二氢锌40 g·L-1、硝酸锌70 g·L-1、硝酸镍2 g·L-1、硫酸铜0.04 g·L-1、亚硝酸钠1 g·L-1、酒石酸1.5 g·L-1,电流密度1.5 A·dm-2、转化温度30℃、转化时间3 min、酸比7:1-8.5:1,钼酸铵0.3 g·L-1、尿素1 g·L-1。测试结果显示电化学转化膜的腐蚀电流较基体的腐蚀电流小一个单位数量级,腐蚀电位较基体的腐蚀电位正移了0.48 V,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电化学转化膜的晶粒呈椭球状和片层状,晶粒堆砌紧密,完全覆盖了基体,膜层中元素主要以Zn、P、O为主。电化学转化膜的化学组成主要为Zn3(PO4)2(H2O)4和ZnO。电化学工作站、SEM和EDS对镁合金化学(电化学)转化膜的成膜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得出化学转化膜成膜过程分为5个阶段:基体溶解、膜层初沉积、膜层快速生成、膜层缓慢增厚、膜层沉积和溶解平衡;电化学转化膜成膜过程可分为成核—增大—分裂—细化—变厚5个过程。
其他文献
印制电路板(PCB)终饰技术是电子电路制造中十分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不仅为暴露的铜线提供防腐蚀保护,也是保证电子元件之间可以稳定连接的有效手段。化学镍钯金工艺在所有PCB终
氧化锌和二氧化锡是两种用途广泛的半导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更加扩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使其制备研究成为当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分别采用电化学沉积
聚醚型消泡剂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针对性高、安全性好、消泡、抑泡能力强等特点;同时,聚醚型消泡剂低味觉、无味、无毒、无刺激性并在水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学位
会议
本文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分别通过环氧树脂(E-51)、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纳米SiO2进行改性,系统地研究了聚合过程中各功能单体用量及添加方式、核壳单体配比、乳化剂、引发剂加入量等对乳液的物理性能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乳液及涂膜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表征,成功的制备出硬度高、抗粘连性好、
传统吸附剂活性炭的结构中微孔(孔径<2 nm)占有很大比例,重金属离子不易进入孔道中,其吸附能力有限。因此,本文制备了高孔容、大孔径的有序介孔碳,并进行胺化修饰,以期得到高吸附量和高选择性的新型吸附材料。以可溶性酚醛树脂为前驱体、F127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三组分共组装法制备介孔碳-氧化硅复合材料,去除硅模板,得到有序介孔碳。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r(VI)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引起的、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一种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