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收支整体结构经历了“较小规模的顺差与逆差互现——持续增长的大规模顺差”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局面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902亿美元,增长132%。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5282亿美元。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继2006年和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之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作为我国2008年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国际收支平衡事关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其对我国及伙伴国经济增长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具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BPCG)”的理论框架,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围绕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在第1章的导论和第2章对“国际收支和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第3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国际收支结构的变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第4章基于BPCG理论的基本模型和部分拓展模型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第5章基于BPCG理论的“弱形式”进行实证分析,以衡量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6章基于BPCG模型的“强形式”进行实证分析。即研究贸易关联下,我国经济增长与伙伴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实证分析经常项目顺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7章将资本流动纳入BPCG模型的分析框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重点分析出口、FDI、实际汇率和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研究资本项目顺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8章对BPCG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拓展,将我国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三大主要项目的差额结构纳入分析框架,着重研究这三大项目差额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第9章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调整国际收支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认为:“双顺差”结构的形成,一方面是由当前国际分工背景下加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双重作用引起,另一方面在于国内储蓄和投资的长期相互作用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和净资本对外输出。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驱动政策使得我国能够长期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会出现国际收支危机。同时,我国与伙伴国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但这种外部依赖性的增强也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了约束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增长受伙伴国冲击的影响较之伙伴国受我国的影响为大,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风险性提高,并促使发达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频繁施加多种压力。第二,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是互为关联的,长期以来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影响趋于弱化,因而这一积极作用不具有可持续性。第三,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常项目中服务贸易和收益帐户持续逆差的情况,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四,经常项目顺差表明中国实际上出现了生产资源的净流出,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同时官方却对外输出资本,这一结构意味着内部资本形成机制具有严重的局限。“双顺差”结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促使外汇储备的超常积累而不是扩大总需求规模以及优化国内经济结构,这一态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出来。
在政策调整上,我国政府需要从内外经济两个方面着手。从对内政策来说,实施促进内需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途径以刺激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金融改革力度以改善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从对外政策来说,在外贸政策上鼓励进口,以充分发挥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以优化出口结构,更加审慎的吸收外资,引导其合理流向,并有效发挥资本和金融项目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关联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经常项目少量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基本平衡+外汇储备适度减少”的国际收支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基于“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理论,结合中国特殊的国际收支结构,分别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次级账户的结构差异、我国与伙伴国经济关联、国际收支整体差额结构等角度对“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BPCG)模型进行了拓展,丰富了BPCG模型体系,并构建了基于该理论对我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框架。(2)基于我国与伙伴国经济关联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两国模型,就我国和伙伴国之间经济增长的联系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伙伴国经济增长与我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伙伴国对我国的“溢出效应”较之我国对伙伴国的正效应为大”的结论。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依赖性,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伙伴国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的原因。(3)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测算了国际收支中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等项目对我国总需求各要素,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从需求角度解释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丰富了BPCG理论。(4)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时,从储蓄和投资的动态相互关系入手,强调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的关系,得出了我国当前“双顺差”结构形成的国内因素不仅在于国内的储蓄不能充分转化为投资,而且投资结构主体的变化反向促进了储蓄,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结论不同于以往关于储蓄相对投资过剩的原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