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语言的动态性、模糊性等特点,传统的静态逻辑语义不适合用于解释自然语言中的句子。然而,Stalnaker-Lewis对反事实条件句所做的可能世界语义学解释正是以传统的静态逻辑语义为基础的。用它来分析自然语言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考虑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反事实驴子句的解释;二是动态语境中的反事实条件句的解释。这两个问题均在目前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由自然语言的动态性引起的,因而需放弃传统的静态逻辑语义的解释框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van Rooij(2006)将(Groenendijk et al.,1996)中给出的一阶模态谓词语言的动态语义扩充到反事实条件句,进而得到了反事实驴子句的动态语义解释。基于此,他还提出了反事实条件句研究领域的另外两个难题的解决方案,它们分别是SDA的合理性问题和反事实条件句前件中负极性词“any”的合法性问题。但是,我们的反例表明:van Rooij对反事实条件句所做的动态语义解释是不正确的,进而他对上述两个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不可取的。鉴于此,本文在动态语义中对一阶谓词语言的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我们表明:(1)反事实驴子句能够被正确地处理;(2)反事实驴子式()xPx→Qx不等价于公式()x(Px→Qx);(3)具有形式()xPx→Qx的动态公式是无法用任何一个静态公式来替代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而言,von Fintel(2001)和Gillies(2007)给出了动态语境中反事实条件句的解释。但是,本文发现上述解释中的以下三个困难:(1)反事实条件句与反事实条件句之外的其他语句的相互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框架中无法被讨论;(2)对反事实条件句的语境改变潜力的定义是不适当的,从而导致一个反例;(3)Gillies引入的Hegel序列具有不一致性,因而是不可接受的。本文认为,后两个困难均能够在我们修正后的von Fintel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解决,但第一个困难则不然,因为它是由传统的静态逻辑语义本身的不足所造成的,只有放弃von Fin-tel和Gillies所采用的传统的静态逻辑语义的解释框架,该困难才可以被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在动态语义的解释框架中研究了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句的相互作用,结论是:如果我们在事实句φ之前引入了反事实假设“要是ψ”,该反事实假设不再对位于φ之后的反事实条件句接受性的判断起作用的充要条件是:(1)φ提供新信息;(2)由φ根据规则得到的结果与ψ相矛盾。然后我们采用动态语义形式化这一思想,具体方案是在前面对反事实驴子句做出动态语义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次信息状态函数对命题语言的动态语义进行扩展,进而给出动态语境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和事实句的动态语义解释。在这一扩展了的动态语义学框架中,我们表明有相互作用的反事实条件句和事实句共同构成的动态句子序列能够被正确地解释,还进一步探讨了关于反事实条件句的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并解释了SDA的合理性和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中负极性词“any”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