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布托啡诺PCIA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与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为二次剖宫产术患者实施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提供临床参考,进而积极推动舒适化医疗理念在产科中的实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年龄25-4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PCIA组(B组):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装置进行PCIA,PCIA用量均为布托啡诺3.5μg/(kg·h)+芬太尼5μg/kg+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4mg(PCIA药物配制为术后48h用量,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TAPB组(T组):手术结束后,在双侧均行TAPB,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TAPB+PCIA组(TB组):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装置并行双侧TAPB。记录离室前(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8h(T3)、术后12h(T4)、术后24h(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术后2h、4h、8h、12h、24h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满意度;测定术前30分钟、术后24小时血清泌乳素浓度。结果:与T0比较,在T1、T2、T3、T4、T5时间点的MAP、HR、Sp O2组内与组间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T组术后2h、4h、8h时VAS评分降低(P<0.05),但术后12h、24h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T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T组比较,TB组术后2h、4h、8h、12h、24h时VAS评分降低(P<0.05)。B组、TB组术后2h、4h、8h、12h、24h时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T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补救使用量升高,TB组使用量减少(P<0.05);与T组比较,TB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补救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三组间恶心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与其余两组比较,TB组产妇的术后镇痛满意度高(P<0.05)。三组产妇术前30分钟血清泌乳素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24 h时血清泌乳素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TB组血清泌乳素浓度高于T组、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减轻剖宫产术后切口痛效果较好,布托啡诺PCIA能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宫缩痛;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布托啡诺PCIA联合应用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PCIA或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该多模式镇痛方式对缓解二次剖宫产痛觉敏感性产妇的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3D打印结合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Distal Volar Radius,DVR)在治疗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期间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77例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8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分组,其中应用3D打印结合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4例视为试验组,影像学结合DVR解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伴肾性贫血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后血清人红富铁激素(Erythroferrone,ERFE)、铁调素(hepcidin,Hep)、铁代谢、脂代谢等临床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MHD伴肾性贫血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罗沙司他组(n=30)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 stimu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需要上止血带的患者75例,年龄50~89岁,BMI<40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止血带总时间为60~150min,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组(IPD组)。所有患者均于L2-3或L3-4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方法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及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定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手术病人80例,年龄30~7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30kg/m2,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
目的探讨Notch1及Hes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54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同期20例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结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otch1和Hes1在DLBCL中的表达。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与DLBCL临床特征的关系(年
学位
学位
目的:关节软骨因其缺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供应的解剖特点,其自我修复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损伤后病情容易逐渐恶化,发生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常见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研究拟采用多孔壳聚糖微球(porous chitosan microspheres PCMs)作为生物支架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构建修复软骨
脓毒症是指机体在感染状态下产生多种生理紊乱反应,从而造成多种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高度复杂的综合反应,其中心环节是内皮屏障功能的改变。紧密连接不仅是内皮细胞屏障细胞旁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功能。ZO-1是紧密连接蛋白的重要组分。目前关于人ZO-1的研究很多,但关于人ZO-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未见报道。因此,通过对人ZO-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患者术后睡眠剥夺,采用大鼠制备模型,探讨术后睡眠剥夺心肌细胞焦亡机制及右美托咪定对其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275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6):对照组(C)、手术组(O)、睡眠剥夺组(SD)、术后睡眠剥夺组(PSD)、术后睡眠剥夺+右美托咪定组(PSD+DEX)、术后睡眠剥夺+内质网应激激动剂TG组(PSD+TG)、术后睡眠剥夺+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