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电磁敏感性的量化分析与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铁路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MR (Digital Mobile Radio)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平面调车业务。此外,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UIC)已经提出将现有基于GSM-R的窄带铁路列控系统向基于LTE的宽带铁路列控系统LTE-R演进。但是,当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处于高速铁路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时,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而导致无线传输质量下降,这将影响列车的正常通信。因此,研究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电磁敏感性,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TD-LTE和DMR的相关性能,讨论了二者在高速铁路电磁环境中的潜在干扰源。从接收机性能指标出发,研究了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电磁敏感性量化分析的建模方法。并以选择性和灵敏度为例,结合指数有效SINR映射(Exponential Effective SINR Mapping, EESM)算法,讨论了基于选择性和基于灵敏度的电磁敏感性量化分析算法。通过该算法,建立了接收机选择性、灵敏度与误码率的定量评估模型,实现了接收机电磁敏感性的量化分析。其次,本文建立了DMR和TD-LTE的链路仿真仿真模型和电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信频带内电磁干扰会使系统误码率恶化。通过链路仿真模型对量化分析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定量评估误码率恶化的程度,实现电磁敏感性的量化分析,而且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最后,本文以DMR为例,利用DMR数字无线通信测试平台对电磁敏感性量化分析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等效信干噪比SINReff约为11.75dB,实验测得SINReff在13-14dB左右。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的差距原因可能是接收机的非理性特性和白噪声带宽的选择问题。但是实验结果的方差较小且与理论值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以被应用于现场的测试分析。
其他文献
学位
网络技术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变革,但任何技术都像是一把双刃剑,频频发生的盗用版权及隐私泄露现象便是最好的例证。信息隐藏
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的系统性能和频谱利用率。中国即将启动3G的网络建设,TD-SCDMA必将扮演重要角色。本课题就是利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不仅继承了时分多址接入(TDMA)技术,还发展了一系列全新的码分多址接入(CDMA)技术,具备高速数据传送能力,为传输大数据量的多媒体流提供了可能。随着3G网
分布式的多机器人编队协调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围绕多机器人编队控制问题,对涉及的视觉传感信息获取和相互通信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采用局部传感和点对
数字水印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版权保护手段。通过检测和提取水印,可以鉴别数字化图像、视频和音频作品的作者、拥有者、发行者或授权消费者的信息,还可以追溯数字作品的非法传播
近年来,由于电力线载波通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如语音压缩编码、正交幅度调制QAM、网格编码TCM、数字信号处理DSP、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技术、高阶数字滤波和回波抵消技术等,使得原有的设备检测和工程验收方法相对于技术更新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当今现代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数字电力线载波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国内数字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进行的大量实验,归纳总结出了一
摘要以三种大空间早期抑制快速响应自动喷水系统(以下简称“ESFR喷头系统”)的特点为基础,结合现行的规范的规定,探讨了早期抑制快速响应自动喷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对涉及到现行规范的局限性及规范执行中的模糊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危险等级高架仓库作用面积净空高度设计流量  With three large space early suppression fast response sprinkl
期刊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无创肿瘤治疗技术。它利用超声波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及聚焦性能,将超声波聚焦于靶区组织,使靶区组织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到65℃以上,最终导致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对正常组织及靶区周围组织不损伤或损伤很小。因此,超声治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竞相在
摘要:无线信息与能量的协同传输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协同传输,系统可以从电网或自然环境中获取能量,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能量分发,从而在室内、传感器网络等短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