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首先表现为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西方教会为了能使中国人接受福音,通过在华创办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对学生进行宗教性浓厚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基督徒或是对基督教有好感的人。早期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校风气和教育精神上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使教会学校面临着严重挑战。在巴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指导下,传教士对华传教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教会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司徒雷登为代表的现代自由派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使燕京大学既能够保持浓厚的基督教气氛和影响,但又不成为宣教运动的一部分。这种教育理念逐渐被其他教育传教士们所接受,成为指导其传教事业和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本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以燕京大学为个案研究,着眼于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探讨民国时期教会大学面对中国社会对基督教教育的冲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对其办学方针进行调整。在宗教教育方面,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隐形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教会大学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两种途径来实现,校园建筑的设计体现出教会大学中西文化交融、世俗与宗教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等规章制度建设则体现出教会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内容则以校园生活习俗、学生社团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为载体,宣扬西方近代思想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中的人格教育精神。面对学生爱国行动,以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大学,默许或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政治运动,以此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考察教会大学对学生品德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归纳出一些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内容,以此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启示。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实证法、比较法、重点研究和一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上尽量吸收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学、文化学等,以开阔理论视野。
其他文献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自产生以来,中外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大量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宏观、中观层面,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不多,尚且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在综述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
“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要求为重新审视学生党建工作的性质、功能、任务、目标以及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落实好“立德树人”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高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为高校整体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令高校面临关乎高校自身发展、关乎学生培养、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三部目录书籍是三大界碑,勾勒出史部目录学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发展历程。它们的著述形式和内容凸显了我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变化,也见
<正>引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产业逐渐淘汰,对用电需求产生较大影响。新的电力体制改革意见出台后,售电侧市场放开,多家售电公司已经成立,市场
会议
“十五”计划强调高新技术产业要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十一五”计划进一步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将我国第三
民国名医祝味菊(1884-1951)结合西医对中医诊疗感染性疾病做了系统阐释。在其遗存的230余例医案中,有40余则中医治愈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并提出感染性疾病"三因鼎立"的病因学说,认
为解决传统只有一组三相交流电流输入回路校验仪无法实现变压器比率差动三相校验, 只能单相加量测试校验难题, 笔者以某电厂 220 kV Yd11 接线变压器配置南京南瑞继保 RCS-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