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与功能MRI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脑网络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期阶段,早期识别和干预对痴呆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通过图论的分析方法,探讨VCIN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网络损害的中枢效应。同时以三阴交穴为切入点,阐述针刺即刻效应对VCIN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影响以及在认知协作中的关系,寻找VCIND患者认知网络恢复及重塑相关的影像学指标,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客观化理论依据。方法: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受试者(VCIND组21例,HC组21例)进行结构和功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扫描。采集扩散张量成像(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分别构建结构连接网络、功能连接网络。采用图论的分析方法,运用GRETNA软件包,解算两组受试者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及局部拓扑属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脑血管病变程度作为协变量,对比组间影像学指标差异。2、结合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法(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脑血管病变程度),对VCIND患者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影像学指标与认知损害领域的相关性进行评估。3、针刺两组受试者三阴交穴,比较VCIND组与HC组针刺态脑BOLD信号的变化和针刺态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将基于针刺即刻效应而产生的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seeds),对VCIND患者针刺态与静息态的局部脑功能网络连接模式进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 xj View软件及BrainNetViewer软件进行结果呈现。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VCIND组与HC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脑血管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在MMSE评分、MoCA评分上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HC组相比,VCIND组在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S)评分中,除流畅性测试外,在即刻记忆、短延迟记忆、长延迟回忆、扣指试验、执行能力、执行因子(MSE-E)、记忆因子(MES-M)、MES总分方面均有差异性改变,P<0.05。2、VCIND组与HC组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结果(1)小世界属性与全局属性: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确定性纤维追踪方法,在稀疏度为0.21--0.41步长0.01的范围内,VCIND组与HC组结构网络均符合“小世界属性”。两组间特征路径长度(Lp)、归一化聚类系数(γ)、归一化特征路径长度(λ)、网络全局效率(E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DR校正。(2)局部网络的节点属性:与HC组相比,VCIND组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SFGdor.L)、左侧缘上回(SMG.L)、左侧豆状壳核(PUT.L)、右侧中央旁小叶(PCL.R)节点效率显著性降低,P<0.001,Bonferroni校正;在左侧补充运动区(SMA.L)、右侧颞下回(ITG.R)局部节点效率显著性降低,P<0.001,Bonferroni校正。(3)局部网络的边连接属性:与HC组相比,VCIND组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与左背外侧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与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豆状壳核与左侧丘脑,左侧中央旁小叶与右侧补充运动区、双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等节点脑区间存在白质纤维连接强度显著性减弱,P<0.05,NBS校正,迭代次数5000次。(4)局部网络的节点中心度与核心节点:与HC组相比,VCIND组左侧中央旁小叶(PCL.L)的节点中心度呈显著性下降,P<0.001,Bonferroni校正。VCIND组与HC组相比所有核心节点的中心度都降低,核心节点布局发生变化,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结构网络拓扑与认知的相关性:VCIND组结构全局网络属性指标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VCIND组MES总分与患者网络全局效率(Eg)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特征路径长度(Lp)呈显著正相关,P<0.05。VCIND组MES量表各子项目评分(如即刻记忆、短延迟记忆、扣指试验等)与左侧中央旁小叶(PCL.L)、左侧缘上回(SMG.L)、左侧豆状壳核(PUT.L)、右侧颞下回(ITG.R)、左侧补充运动区(SMA.L)的节点拓扑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 5。本研究未发现节点间纤维连接强度改变与认知评分量表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果,P>0.05。3、VCIND组与HC组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结果(1)小世界属性与全局属性: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在稀疏度为0.21--0.41步长0.01的范围内,VCIND组与HC组功能网络均符合“小世界属性”。两组间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归一化聚类系数(γ)、网络全局效率(Eg)、局部效率(Elo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DR校正。(2)局部网络的节点属性:与HC组相比,VCIND组在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右侧楔叶(CUN.R)、双侧枕上回(SOG.L/R)、左侧枕中回(MOG.L)、双侧梭状回(FFG.L/R)、左侧楔前叶(PCUN.L)、双侧颞上回(STG.L/R)、右侧颞极、颞上回(TPOsuP.R)的节点效率显著性降低,P<0.001,Bonferroni校正;双侧补充运动区(SMA.L/R)、双侧脑岛(INS.L/R)、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DCG.L)、右侧缘上回(SMG.R)等脑区节点局部效率显著性降低,P<0.00 1,Bonferroni校正。(3)局部网络的边连接属性:与HC组相比,VCIND组左侧楔叶(CUN.L)与右侧中央沟盖(ROL.R)、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左侧枕上回(SOG.L)与右侧中央沟盖(ROL.R)、双侧补充运动区(SMA.L/R),左侧枕中回(MOG.L)与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右侧缘上回(SMG.R)与右侧杏仁核(AMYG.R)、左侧枕中回(MOG.L),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ACG.L)与右侧颞横回(HES.R)的节点脑区间存在功能连接强度显著性减弱,P<0.05,NBS校正,迭代次数5000次。(4)局部网络的节点中心度与核心节点:与HC组相比,VCIND组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左侧枕中回(MOG.L)、左侧颞上回(STG.L)、右侧颞极、颞上回(TPOsuP.R)节点中心度显著性下降,P<0.001,Bonferroni校正。VCIND组与HC组相比所有核心节点的中心度都呈下降表现,且核心节点布局发生变化,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功能网络拓扑与认知的相关性:VCIND组MMSE评分与患者功能网络聚类系数(Cp)呈显著负相关,P<0.05。VCIND组MES量表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如短延迟记忆、执行因子等)与左侧枕中回(MOG.L)、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右侧梭状回(FFG.R)、右侧缘上回(SMG.R)、双侧脑岛(INS.L/R)、双侧楔叶(CUN.L/R)、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DCG.L)、左侧中央旁小叶(PCL.L)、右侧颞上回(STG.R)的节点拓扑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VCIND组右侧缘上回(SMG.R)与右侧杏仁核(AMYG.R)的功能连接强度改变与记忆因子(MES-M)和扣指试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右侧缘上回(SMG.R)与左侧枕中回(MOG.L)的功能连接强度改变与执行功能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ACG.L)与右侧颞横回(HES.R)的功能连接强度改变与扣指试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4、VCIND组与HC组针刺任务态结果(1)小世界属性与全局属性:在针刺态功能网络中,VCIND组与HC组的全局网络拓扑属性改变,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拓扑属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2)三阴交针刺任务态BOLD信号改变脑区:VCIND组与HC组相比,右侧岛叶(INS.R)、左侧颞上回(STG.L)的BOLD信号显著性减弱,P<0.05,FWE校正;右侧前扣带回(ACG.R)的BOLD信号显著性增强,P<0.05,FWE校正。(3)种子点间功能连接:针刺态VCIND组与HC组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相比,seed 1-右侧岛叶(INS.R)与seed 2-左侧颞上回(STG.L)间的功能连接显著性降低,P<0.05;seed 1-右侧岛叶(INS.R)与seed 3-右侧前扣带回(ACG.R)间的功能连接无显著性改变,P>0.05;seed 2-左侧颞上回(STG.L)与seed 3-右侧前扣带回(ACG.R)间的功能连接无显著性改变,P>0.05。(4)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VCIND组三阴交针刺态与VCIND组静息态相比:①seed 1-右侧岛叶(INS.R)与右侧缘上回(SMG.R)、右侧中央后回(PoCG.R)的连接显著性增强,P<0.05,FDR校正;②seed 2-左侧颞上回(STG.L)与右侧颞中回(MTG.R)、右侧楔叶(CUN.R)、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DCG.L)、左侧楔前叶(PCUN.L)的连接显著性增强,P<0.05,FDR校正;③seed 3-右侧前扣带回(ACG.R)与左侧尾状核(CAU.L)、左侧额中回(MFG.L)、右内侧额上回(SFGmed)、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的连接显著性增强,P<0.05,FDR校正。结论1、VCIND患者脑结构网络与静息态功能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但由于脑白质纤维微结构受损,功能网络的远程连接强度降低,使VCIND患者局部网络的集团化程度升高,全局功能出现分离趋向。2、VCIND患者在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外颞叶皮层等区域存在脑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损伤,引起功能网络中相应认知域的损伤,这种认知损伤模式主要与认知控制的适应性调控有关。3、脑结构网络与功能网络的局部拓扑指标改变,如节点中心度、节点效率、边连接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CIND患者认知域与认知维度的损伤,可以作为VCIND的特异性影像学指标,为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病程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4、针刺腧穴可以改变VCIND患者小世界网络的病理状态。针刺的即刻效应以VCIND患者岛叶、前扣带皮层、颞上回为中心,建立了局部增强的功能连接模式,使VCIND患者病理性的网络模块向正常预期的静息状态代谢模式转变。获得的特异性影像学指标可以作为动态观察针刺治疗VCIND患者病程转归的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HSPN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运用张佩青教授经验治疗HSPN的疗效情况。同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深度挖掘导师张佩青教授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HSPN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1.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肾二科、肾八科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计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PCIV的疗效并与普通针刺进行比较,以期总结出一项简便有效的针对PCIV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把符合所有入组标准的68例PC 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4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取风池(双侧)、天柱(双侧)、C4-6颈夹脊、大椎,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的治疗参照《经络腧穴学》教材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
目的:观察和评价益气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络阻、风湿袭肾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IMN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一科收治的确诊为IMN患者48例,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常规西药组18例,中西医结合组30例,两组患者都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常
目的:在观察记录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影响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以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外周血TGF-β1、SOCS-1指标变化的基础上,研究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治疗CKD的临床功效,探究其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六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
目的:本研究应用调神畅志益智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通过与普通针刺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6周后和治疗12周后的统一帕金森病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颤证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和MCI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的有效率。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来进行综合比较,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
目的:研究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探究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设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33例;对照组选自江苏省贾汪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K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病例均来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纳入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64例,
目的:观察连草泻痢胶囊治疗泄泻(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湿热型泄泻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将80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门诊患者,通过辅助检查及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中医诊断辨证为湿热型。将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至试验观察结束,共计脱落9例,剔除11例,最终完成观察组30例、
目的:观察加味生肌玉红膏对从骶尾部入路部分内括约肌栉膜带松解术后女性患者的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生肌玉红膏,n=36)和对照组(爱可欣医用抗菌敷料,n=36),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结束后收集整理数据,使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分泌物、肉芽情况
目的:观察“调神畅志法”针刺对PD伴发抑郁大鼠的肠道菌群及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调神畅志法”针刺治疗PD伴发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结合CUMS法制备PD伴发抑郁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调神畅志组、普通针刺组、西药组,调神畅志组选取“百会透太阳”、“中脘”、“气海”、双侧“神门”、双侧“太冲”、双侧“三阴交”;普通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