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互溶二元混合工质降膜流动和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富烃气体的冷却会导致严重的结垢,阻碍热量的回收,增加维护成本,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生物质或煤炭气化热解气余热回收过程。采用具有一定抗污能力的换热器代替传统昂贵低效的湿式洗涤器,既能实现余热回收又能满足热解气的净化要求。热解气余热回收过程中普遍存在水和碳氢化合物的蒸汽同时冷凝的现象。纯净水蒸气冷凝换热的传热热阻主要在于冷凝液膜的热阻,但对于非互溶液体多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过程而言,冷凝液的分布和流动形态以及混合蒸汽向冷凝壁面的扩散传质过程均会影响混合蒸汽的冷凝换热系数。然而,单工质降膜流动的液膜动力学特性并不适用非互溶液体降膜流动现象,至今对于竖直壁面上非互溶液相的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及非互溶工质降膜流动特性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本文针对非互溶二元混合工质的降膜流动及其混合蒸汽的冷凝换热特性开展系统的研究,为工业富烃气体的余热回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和硅油两种非互溶工质在冷态条件下降膜流动特性,并与单工质硅油降膜流动进行对比,获得了混合流速和含水率对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互溶混合工质降膜流动流型的特点;然后,结合液膜铺展机理通过VOF模型对非互溶二元工质降膜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非互溶混合工质降膜流动过程中液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探究非互溶二元混合工质液-液相界面作用力对降膜流动形态的影响;最后,通过开展热态非互溶工质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实验,对比混合蒸汽冷凝液膜、纯水蒸气冷凝液膜、冷态非互溶混合工质降膜液膜的共性及差异,分析二元混合蒸汽浓度和冷却水流量对冷凝液形态、冷凝液滴生长脱落的影响,揭示了非互溶工质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系统研究了非互溶混合工质在竖直降膜板降膜流动液膜铺展特性,通过对比高粘度、低表面张力的单工质硅油降膜流动特性,结合红外热像仪和高速摄影仪捕捉液膜流动铺展过程,讨论了混合流量和混合液浓度比例对液膜铺展宽度和润湿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混合工质的平均液膜宽度逐渐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液膜铺展宽度逐渐减小。随着非互溶工质的混合流速和浓度比的变化,降膜的过程出现了驻滴流、透镜流和溪状流等流型。(2)基于VOF模型数值模拟了高粘度、低表面张力硅油以及非互溶混合工质在竖直降膜板上的降膜流动。研究了非互溶工质不同流速对液膜流动形态的影响,给出了非互溶工质降膜的过程局部液-液相界面切应力的分布,并分析了两相流动速度差对相界面切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降膜流动的过程中,非互溶两相工质驱替前进,沿流动方向出现“指状”前进的现象,水滴受到相界面挤压作用呈现不规则形状,内部压力高;有机液膜表面的波动较大;随着水流速地增加,有机液膜表面水相占比增加,有机液膜平均膜厚变薄,液-液相界面附近的切应力变化较为剧烈。(3)热态条件下研究了液相非互溶工质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规律。通过与纯水蒸气冷凝液对比,获得了不同混合蒸汽浓度和冷却水流速对壁面冷凝液分布的影响,探究了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液生长脱落规律,获取了二元混合蒸汽冷凝换热规律。结果表明:非互溶液相工质二元混合蒸汽在竖直壁面冷凝,表面润湿性高的有机工质相会铺展于冷凝壁面,而壁面润湿性低的水相会在壁面形成珠状凝结并经历成核、生长、合并及脱离过程,非互溶工质之间呈现清晰的液-液相界面。冷凝水滴表面由于温度梯度引发Marangoni流动,并且随着环己烷浓度及冷却水流量的增加,Marangoni流动越剧烈。通过对比分析纯水蒸气与二元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特性发现,随着环己烷蒸汽浓度的增加,换热壁面冷凝换热系数逐渐增大;当二元混合蒸汽中环己烷浓度较低时,其传热系数低于纯水蒸气凝结换热过程,表明环己烷的存在形成浓度边界层,增加了冷凝传热热阻。实验中环己烷浓度不断增加,二元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系数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河滨带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过渡地带,能够减少陆地通过面源污染向水生生态系统输入的氮素,维持河流水质的健康。由硝化细菌(AOB)和硝化古菌(AOA)共同承担的硝化过程通常被认为是湿地土壤氮循环的限速步骤,其硝化速率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近年来,河滨带湿地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难降解污染物——微塑料,迁移转化与累积的重要场所。然而微塑料的累积对河滨带湿地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鲜见报道,因
工作和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污染是影响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隐患。持续的噪声污染会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噪声消除主要通过被动消除和主动消除两种方式。被动消除主要通过使用吸音材料,比如耳塞,阻碍声波的传播和降低声波的能量。被动降噪对于高频段的噪声能够比较好的抑制,但是对于低频噪声信号被动降噪面临设备体积增大及高成本的问题,所以主要通过主动噪声控制的手段对低频噪声进行消除。主动噪声控制(Acti
大数据驱动的应用存储规模越来越大,传统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功耗等瓶颈问题日趋严重,成为阻碍上层应用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诸多具有按字节寻址、非易失性、低延迟、低功耗、高存储密度、易扩展和抗震动等优点的新型持久化内存(Persistent Memory,简称PM),给解决传统存储系统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持久化内存文件系统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些持久化内存普遍具有写耐受度低的缺陷,严
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内页岩储层的特殊性,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无法满足长期开采页岩气的需求,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进行压裂对于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CO2注入,页岩裂缝表面结构、等效水力开度及气体非线性流动特征发生变化,影响页岩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改变页岩气井产量。因此研究超临界CO2作用后页岩裂缝的导流特性变化对于评价储层改造效果和准确预测页岩气井产量
皮带输送机是在煤炭生产、房屋建筑、材料冶金、电力供应等行业广泛被使用的一种连续运输机械[1]。在皮带运输机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皮带运输机最为常见的故障就是皮带出现跑偏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增多输送机的事故发生的次数和影响正常工厂的生产操作,而且非常容易导致物料向外撒落,使运输系统运营经济性下降,造成机器使用寿命缩短、影响生产效率和产生安全隐患等不良后果[2]。传统的皮带跑偏检测需要人工实时监测视
近年来,我国频繁的铊污染爆发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铊的剧毒特性给含铊尾矿附近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风险。因此,探究重金属铊(Tl)在多孔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对土壤和地下水中铊的环境命运以及水工程系统中铊的去除至关重要。论文通过搭建多孔介质迁移柱,研究了铊(I)在水饱和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和截留行为,并利用两点化学非平衡对流扩散方程拟合了铊的穿透曲线,成功地预测和评估了铊(I)在多孔介质环境
数据预取通过提前将数据放置在片上缓存中,减少片上缓存数据访问未命中,从而减少处理器的等待时间。现有的片上缓存数据预取技术通过单一维度的定位方法将全局数据流进行分组,然后使用不同的模型和算法对未来访问进行预测。然而单一维度定位不能覆盖程序的所有内存访问模式,采用多个维度定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得预取器覆盖更多的内存访问模式。由于单一维度定位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片上缓存二维定位数据预取技术,将指令定位和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其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鼓励科研工作者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研究,并大力扶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法学理论结合衍生出来的法律智能,给法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案件分析、智慧法庭平台、证据收集等方面的应用大量涌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法律文书的分析和阅读中,可以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从大量的数据间发现某些事物的因果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尤其是从数据中自动分析出因果关系的算法,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从数据中挖掘因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仍然缺乏与之匹配的逻辑系统,进而影响了其在推理等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研究。在人工智能领域对知识进行处理时,新知识的出现往往会与已有的旧知识产生冲突。传统的逻辑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因此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战略指引下,我国制造业进入了智能化改造提质的关键时期,机器人制造单元作为智能制造基本单元,构建高效的单元调度策略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大规模复杂机器人制造单元中,存在双臂机器人上下料顺序和多台并行机器加工顺序难以合理调配问题,需要合理的调度模型和有效的算法求解优化。本文以某车用曲轴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对多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策略完成了以下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