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后,我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在吸引部分农村人口进入以后,逐渐形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镇村生活体系。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得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辐射范围扩大,居民对公共服务质量与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小城镇人口趋向大城市流动,虽然存在大城市人口回流抵消,但小城镇人口构成与消费需求构成的持续变动,易于造成本地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及使用效率变动,进一步带来总体配置质量提升的困难,也因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策略提出新的要求,因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载体,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服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众对于公共服务产品资源享有的公平性、便利性和经济性。  当前我国有关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规范尚不完备,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有效指导,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也未能向农村延展,而依据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传统方法也与实际使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必须突破局限于单个小城镇封闭体系的思路,甚至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区域范围内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否则很难有效的形成合理分布、有效辐射、高效运行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实际上,随着生活地域空间的扩大,一部分小城镇已经或正在逐步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其他乡镇共享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就是说,小城镇居民以生活圈模式进行公共服务选择的方式更为贴近实际需要。  本文在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皖江城市带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使用状况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研究首先从长江经济带和省域层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小城镇的发展背景、发展特色及发展路径选择;继之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等级、空间布局及其在生活圈概念下的区域影响出发,研究皖江城市带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并针对其小城镇发展各自为营、区域协调度差、设施布局不均衡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以“生活圈”互动模式构建皖江区域联动高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体系的构想。最后结合“三维度”的配置方法,强调了共享性目标,即通过小城镇间的有效合作,统一协调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调整、理顺并规范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体系相关内容与等级规模。其意义在于在快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新的研究、建设与管理思路。
其他文献
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学院(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de Madrid,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以下简称ETSAM),是西班牙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作为西班
众所周知,举办奥运会将会给主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并促进该国的体育事业与设施建设。奥运经济效果充分反映了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即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程度并将大大提
学位
本文回顾了宜昌城市景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通过对宜昌城市景观建设的环境背景因素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宜昌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人文历史、地方传统和文化底蕴,探索城市景观的
本文在民居研究中引入室内热舒适性的概念,研究湖北民居已有的传统、文化、结构、构造等特点,将其中已有的有利于室内空间环境质量的因素加以提炼发扬,以满足热舒适性的参数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态势的日益明显,城镇空间关系从单一的城镇内部及其周边空间走向城镇群体空间关系,城镇群体空间研究也成为一个新的城镇空间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在回顾历史,分析和总结影响当前住区环境建设的因素和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园林化住区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园林化住区的具体
宜人的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局限于美学层面的视觉效果,还包括满足人们夜间生活的行为需求而创造舒适环境的行为照明,以及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约能源、避免光污染、保护环境的绿
学位
文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先贤孔子的场所,是历代统治者尊孔尚儒的礼制性建筑,是传统社会推行科举教育的基地,也是传播和发展儒学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上千年,一直都是中
该文从持续生长的角度对大学新建校园的规划设计和校园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大量中国高教事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认为
论文分析了万州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城市空间格局。由于三峡工程的缘故,万州面临着拆旧城建新城的局面,很多珍贵的建筑都被拆毁,其城市空间也发生着巨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