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VBM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腰背部疼痛患者脑功能及结构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脑动态局部一致性及脑动态功能连接的研究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骼,是青年人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及脑结构存在异常改变。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很少涉及到动态功能连接随网络形成以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滑动窗标准差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功能的动态局部一致性(dynamic ReHo)及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4名经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53名教育水平、性别以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并运用动态局部一致性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和双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受试者之间动态局部功能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改变。同时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脑区的dReho、dFC值是否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在楔前叶(Precuneus,PCu)的dReHo值上升。另外,我们还发现左侧楔前叶(PCu)与左侧舌回、左侧枕中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的dFC值下降。我们还发现楔前叶的dReHo值与AS的发病时间、TBP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同时还与BASDAI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左侧中央后回的dFC值与AS的发病时间、TBP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BASDAI得分、ESR、CRP之间均无明显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结论:这些发现初步证明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涉及多个静息态脑网络内部分脑区出现动态局部一致性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默认网络、感觉运动网络以及视觉网络多网络内部分脑区的dReHo值或dFC值改变,且部分脑区与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感受及部分临床相关指标有着密切联系。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的脑网络内动态功能连接探讨了其可能涉及的疼痛机制,进一步增加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脑网络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脑灰质体积的改变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轴骨,是导致年轻人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AS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与AS疼痛相关的脑灰质体积异常。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AS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HCs)。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双样本t检验来对比两组被试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性。另外,使用相关分析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常脑区的脑灰质体积是否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结果:基于体素水平的分析,AS组与HC组相比较,我们发现AS组患者左侧壳核灰质体积显著增加。此外,我们发现左侧壳核灰质体积与AS发病时间和总背痛评分呈正相关,而与AS患者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率无显著相关。结论:我们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AS患者疼痛的神经机制的理解,并提供了 AS相关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证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AS患者左侧壳核的病理生理学。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观察使用热成像系统在病人入院时识别深部组织压力损伤(DTPI)并减少医院获得性压力损伤(HAPI)的作用。方法:114例连续入院的病人接受DTPI"风险区域"(双足跟、骶骨、尾骨)的热成像和临床评估,对可能存在DTPI或进展为HAPI的病人实施强化的、经证实的损伤预防方案。结果:对308个解剖区进行成像,在9例病人中共发现12处热异常,经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2例进展为视觉可见的DTPI;DT
背景目的:肺纤维化是以肺间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为病理特征的疤痕化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无有效防治措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Ras相关蛋白(RAB6)具有调节细胞信号传递和蛋白质运输的作用。RAB6是否参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还未知。本研究的目标是阐明RAB6对肺泡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揭示RAB6调控的肺泡干细胞在PM2.5诱导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肺纤维化诊断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