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或压力性事件时能达到身心平衡、良好适应的个体特质。中学生处于人生的“暴风骤雨”期,其迅速成熟的生理与缓慢成熟的心理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各种行为障碍与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良好适应。但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障碍与出格的行为问题,心理韧性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理韧性既可以保护个体免受重大创伤性事件或重大压力性事件的影响,也可以帮助维持没有遭遇负性事件个体或压力个体的良好心理状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并设计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实验,为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支持。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分析概括后提出本研究思路;其次,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与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通过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人口学变量对心理韧性分类的影响;从次,通过研究人格、心理韧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经济困难、父母支持、心理韧性与不良适应的关系,部分证实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利用心理韧性维度开发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由目标控制、问题解决、自我效能、社会交往与乐观五维度组成,其信度与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统计学要求;(2)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其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是否寄宿在校与是否留守对中学生心理韧性类型具有重要影响;(3)心理韧性在中学生人格、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4)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在经济困难与不良适应中具有多重中介效应;(5)以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为理论基础的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可以显著提升了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