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Relevance Analysis of the On-Lin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wo-part Allegor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歇后语长久以来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学者更多地着眼于歇后语的静态理解研究,忽视了歇后语的动态认知过程与意义构建机制。加之在英语语言文化中既缺乏与之相对的语言形式,又没有统一与足够的研究方法,故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多。除此之外,现有动态认知研究往往仅使用概念合成理论对歇后语的意义构建机制进行分析,而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对此进行分析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本文旨在运用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对汉语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进行解析。与此同时,本研究试图阐明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之间的互补关系。
  根据概念整合网络中的五种框架网络,本文从具有权威性的《歇后语分类大全》一书中分别为单纯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多域网络以及多域复合网络各选择五个符合其框架的歇后语,并从中任选其三用概念合成和关联理论视角对其意义建构进行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相结合能更好地对汉语歇后语的意义构建进行阐释。具体来说,概念合成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过程提供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认知方法,而关联理论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最佳优化。关联理论能够对模糊的类属空间中的元素进行删减,对合成空间进行细化,通过最佳关联建立与已有输入空间最大程度关联的另一输入空间以及决定输入空间中参与部分映射与合成的元素。除此之外,关联理论还能够有效地对歇后语二次在线意义构建进行优化,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
  运用以上两种理论对汉语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进行解析包含三方面的意义。第一,运用两种互补的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阐释,可以对歇后语的形成机制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促进对歇后语的理解。第二,证实了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过程和意义建构有充分的阐释力。第三,本文为将两种互补的理论应用于其他语言形式的认知与意义构建过程提供了一些依据,以期检验其比单一理论更具阐释力,并进一步强化上述理论的优点,改进其不足。
其他文献
报纸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