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话网络中链路预测问题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路预测在数据挖掘领域又称为链路挖掘,作为近些年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它能够利用网络中己知的信息,预测出在空间上未知的连边或者是在时间上即将产生的连边。由于复杂网络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社会、信息、生物系统在人们生活、科研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网络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中手机是人们使用率与普及率很高的通讯设备。以手机用户为节点,以他们之间通话关系为边构成一个移动通话网络。利用链路预测算法挖掘出在移动通话网络中的连接关系,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以联通用户和移动用户为节点的网络中,己知联通用户与联通用户之间、联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通话连接关系后,预测出移动用户之间的通话连接关系。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表示方法以及网络特性,即社会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聚类效应和无标度性质。社会网络中的链路预测的主要任务,是对网络中缺失的信息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进行预测。总结了网络中链路预测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基于相似性的链路预测算法、基于似然估计的链路预测算法和基于概率模型的链路预测算法。其中后两种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不适宜大型网络中的预测。  文章第二部分是以移动通话网络为研究对象,在己知联通用户通话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信息筛选,以用户为节点、用户之间进行过通话连接为边构建一个加权网络模型。其中边权受用户通话的时长与次数的影响,因而综合考虑设定边权的计算方法。对所建立的移动通话网络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聚类系数以及平均路径长度等。然后确定本实验采用的链路预测算法,包括共同邻居CN指标、AA指标、资源分配RA指标。并且将另外三种适用于无权无向网络的算法Sorenson、Salton、LHN-I扩展至含权形式。  第三部分是对移动通话网络中链路预测过程的实现。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保留下己知的联通用户内部通话数据,并且随机选取一定比例的节点作为“移动用户”,去掉这些“移动用户”之间的连边作为测试集,在这里要排除掉孤立节点产生的干扰。其余的包括“联通用户”与“联通用户”以及“联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边集合作为训练集。之后采用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算法,通过这几种算法的预测,利用查全率、查准率、F值评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对权值设置参数,随着参数变化改变权重对预测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指标在无权、加权以及参数变化时预测效果所取得最优值的对比,确定通话网络适用的算法。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数据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码分多址(CDMA)技术以其固有的大容量和抗干扰力强等特点,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首选的多址方案。由于CDMA系统是
CDMA短信中心主要用于提高CDMA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网络效率,增加CDMA网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CDMA短信中心大力开展短信业务,为CDMA网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移动CDMA系统的重
现实中的很多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复杂网络进行描述,为了对复杂系统进行深刻的理解,进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人们不断对复杂网络许多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特性包括统计特征
在数字移动通信的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对各种移动通信业务,特别是宽带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移动通信必须改善通信质量,尽力满足人们的需求。 分集技术是对抗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用于将数据对象分组为多个类或簇,使得簇内对象尽可能相似而簇间对象尽可能相异。广泛用在模式识别、数据分折、图象处理、推荐系
论文对医学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ACS)及DICOM3.0标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基于PACS的小型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系统定位于对PACS中常用模块的功能实现。论文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它利用电磁吸力或斥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道上方,通过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动,通过导向磁铁导引列车的运动方向,使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与轨道
自从1984年,MIT的IrenGrief和DEC公司的PaulCaohmao提出CSCW这一概念,这一主题很快在欧洲和亚洲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工作。CSCW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
GPS(GlobaI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定位系统,它可以向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它以码分多址的形式
MC-CDMA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空时分组码(STBC)等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将这些技术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满足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