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与源头,其思辨的智慧与丰富的内容影响并启发着后世。老子的教育思想可被视为体现其哲学辩证色彩与自然精神的重要部分,诸多范畴和命题形成了老子教育思想的原则、方法、内容的系统观点。通过对老子教育思想的梳理,并与孔子、墨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彰显老子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为现代教育提供思想资源。老子教育思想的总原则非“道”莫属,“道”与万物及包含于万物之中的人存在密切而玄妙的联系。老子认为“道”有创生化育的功能,“道”创生万物之后随即成就万物,赋予物之所以为其自身的特性;“道”也是统合万物的规律和法则,是贯通万物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统万物亦通万物。根据与“道”的不同关系,人被分为圣人、侯王、士、百姓。圣人体“道”,侯王守“道”,上士闻“道”、行“道”,百姓不知“道”。教育的目标是合“道”:于个人层面,是人性“复归于朴”;于社会层面,是步入“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老子倡导的教育方法是“行不言之教”。一方面,碍于种种客观局限,语言不能完整、精确地传达“道”,另一方面,“不言”是“处无为之事”的应有之义,故“行不言之教”由“言”的局限性和“无为”的必要性共同决定。“行不言之教”不仅是理论与逻辑,更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行不言之教”的实施需要老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亦要学生注重自得,即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还要求师生维持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子的教育内容涵盖以“道”为原则的修己、处世两个方面。修己之道即泯灭私欲、寡欲贵身;认识上做到清除障蔽、消除偏见,即“涤除玄览”;精神上远离聒噪纷乱,追求虚静的状态。处世之道在于弃绝以功利为目的取予行事;以慈爱宽容的态度对待万物;行动严守柔弱谦下的风范;功成后自觉隐退,不居功自傲。老子教育思想的总原则、对象、目的、方法、内容与孔子、墨子各有侧重,与孔子、墨子的教育思想相比,老子教育思想的总原则更具形而上的特征,教育对象突出广泛性,教育目的体现超越性,教育方法强调自主性,内容又极具整体性。老子的教育思想表现出崇尚自然、重视过程、超越现实的综合特征。老子教育思想与儒墨教育思想一起,共同构成先秦教育思想的系统。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颇为关注的两个主题,二者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而老子的教育思想包含对生命的关怀和对道德的追问,是生命与道德并行不悖的教育。故老子的教育思想既有助于对生命教育的强化,亦有利于对道德教育的完善,可为现代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