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设施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区域增长差异是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而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是其根本原因。因此,探讨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研究中国区域创新和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基础设施和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和创新能力发达的地区;第二,具有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相似创新基础的相邻区域其创新差异不断在缩小,而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和创新基础相差较远的区域群其创新差异不断在扩大。因此,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和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认识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中国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创新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两面性影响:即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会提高一个区域的投资环境,扩大区域市场规模,深化分工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产生知识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同时,众多创新生产要素在某个区域的集聚有利于区域内隐性知识的溢出,从而提高区域的创新生产效率,产生空间层面的技术报酬递增,在空间层面的技术报酬递增驱使和网络基础设施对空间成本的减少下,创新生产要素和高技术企业向技术水平高的区域转移并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吸引创新生产要素和高技术企业加速向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流动,最终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累积循环机制;第二,虽然区域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但是据知识区际可溢出理论和现实情况,隐性知识的跨区域溢出是现实存在的,也是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陕西和江苏,2007年陕西和江苏创新投入比为1:1.4,而创新产出比却为1:4.5,因此,隐性知识的跨区域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也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跨区域溢出需要满足的条件比较苛刻,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会降低空间成本,影响人力资本流动,贸易投资和往来频率,区域知识存量和文化背景导致隐性知识的跨区域溢出,最终形成了区域技术集群。另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前沿技术是否能被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获得并应用于生产取决于前沿技术的溢出程度以及接受方的知识吸收能力,而接受方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越完善,则接受技术溢出的能力越强,即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门限效应。总体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论梳理完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之后,本文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两面性做了实证检验。首先,本文运用门限效应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门限效应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确实具有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其中我国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的接受其他地区的知识溢出,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无法有效吸收来自其他地区的知识溢出。其次,本文使用由四类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电信基础设施在由四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对其他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为负,说明电信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并且电信基础设施对其他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大小更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差距、市场规模差距的影响;2.交通基础设施在由四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对其他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为正,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集聚和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大小更大程度上受到交通通达性的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性发展的内在原因,本文在理论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性发展的基础上梳理了网络基础设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给出了政策建议、论文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辅酶Q10对生物体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其在医药、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缺乏高产辅酶Q10的菌种,长期限制了辅酶Q10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本实验克隆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稳定、可靠、优质、经济的能源将在我国高速发展,作为核电设备制造的主导工艺技术,焊接技术及设备的国产化是核电事业发展的关键。面对机遇和挑战,
笔者从1990年起用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20~30岁13例,31~41岁16例,41~50岁19例,51~60岁10例;病
不少论者习惯于做这样的判断:“五四”新文学造成了诗词传统的断裂,并使旧体诗词迅速走向衰落。但我们细心考察“五四”新文学和旧体诗词的关系,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新文学的
报纸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匮乏,电力供应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势在必行。太阳能作为绿色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成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式。而光伏并网逆变器又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用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逐水散脐部敷贴,益气化淤逐水汤内服.结果:显效37例(61.67%),有效21例(35.00%),无效2例(3.33%).结论:中药内外合用,
<正>《岩土力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且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期刊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可低温大面积生产,并具有制备成本低、可柔性等优点。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提高,将具备应用于电子标签、射频识别卡和平板显示的驱动等电路中的可能性。目前
本院在1998年7月-2006年7月诊治水母皮炎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