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合成纤维聚酰胺酯纤维(即仪纶纤维),与生俱来的黄色外观,使其难以达到漂白产品和浅色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进行漂白处理,而常规漂白剂漂白效果较差,影响了仪纶纤维的推广应用,因此,研究适合聚酰胺酯织物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势在必行。课题从聚酰胺酯纤维及织物的理化性能、漂白工艺、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及漂白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合适的漂白剂,优化漂白工艺,对其泛黄原因进行分析。课题研究结果对仪纶纤维的进一步研究及科学制定漂白工艺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对聚酰胺酯纤维及织物的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横截面为实心的圆形结构,纵向表面光滑均匀,无明显沟壑或横节等特殊结构;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酸及有机溶剂腐蚀性,耐碱性差;燃烧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3.55,属于难燃纤维;断裂强度为24.81~29.09cN/tex,与棉纤维接近,低于涤纶、锦纶;回潮率及含水量较低,与涤纶相近;透湿性较好,优于棉织物,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热性能分析显示,在TG测试中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Ti为398.1℃,最大失重速率温度Tp为430.5℃,纤维最终失重率达到79.06%;DSC测试显示,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7℃,结晶温度Tc为135℃,熔融温度Tm为238.8℃、熔融完全温度为243.3℃,总的峰面积为-25.94J/g。课题对多种漂白剂进行筛选实验,过氧乙酸效果突出,确定为仪纶纤维漂白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过氧乙酸浓度、漂白时间、漂白温度、pH值、焦磷酸钠浓度、浴比对聚酰胺酯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规律;用响应面法优化漂白工艺,并对聚酰胺酯纤维泛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聚酰胺酯织物具有良好的漂白效果,织物CIE白度可达60左右;响应面法优化后工艺为:过氧乙酸18g/L,pH值为3,漂白温度100℃,漂白时间120min,浴比1:10,焦磷酸钠用量为8g/L;XRD测试结果显示,漂白前后织物的特征峰所在的位置变化较小,聚酰胺酯的结晶晶型改变不显著,纤维大分子无定形区增加和结晶度下降;XPS测试结果显示C-C键和含氧基团C-O-C均出现明显减少,O-C=O增加;官能团N-C=O和C=N均出现明显减少,这可能是聚酰胺酯织物经过氧乙酸漂白后白度增加的原因。课题使用过氧乙酸对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进行漂白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过氧乙酸浓度、漂白时间、漂白温度、pH值、焦磷酸钠浓度、浴比对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漂白效果影响;对比漂白后使用清水、无水碳酸钠、过氧化氢酶等不同水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