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S-InSAR的山西省西山煤田地面沉降监测及对地表状况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山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然而随着煤炭资源长时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面沉降、地表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从而对区域煤炭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威胁。因此有必要监测其地下矿产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表状况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通过准确掌握矿区地面沉降和生态扰动规律,不仅可以对潜在的隐患进行处置,而且还可以为涉及高强度采煤和高生态脆弱性的生态恢复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以山西省西山煤田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基于36景Envisat-ASAR和108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地表形变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不同时期各区域的沉降变化趋势,并结合构造断裂、地下水和矿产资料从年平均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和沉降面积等角度详细分析了沉降原因。其次结合地表植被及遥感技术,通过设立沉降中心、沉降边缘和非沉降区定量分析了由上述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并利用像元二分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预测和验证;然后协同变异系数和趋势分析两种方法,暂不考虑地面沉降先验信息,旨在利用长时间序列植被特征反推矿区地表植被的变化情况,获取矿区植被的破坏与恢复区域。最后通过引入复变函数和麦克劳林公式的土地损伤测度模型,同时考虑了地面沉降、地表植被及土地覆盖类型的敏感性,实现了对矿区土地损伤的定量测度与评估;并结合在地表形变和地表状况变化监测中获取的先验信息,提出了针对西山煤田地区煤矿开采对地表状况影响的机器学习过程。研究表明:(1)采矿扰动下,西山煤田土地破坏主要表现为区域地面沉降,且与采矿活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沉降区域集中在古交-西山矿区、清交矿区、太原盆地、和文水县半峪村与河底村附近。在2008~2010年至2019~2020年,西山煤田地面沉降面积从103 km~2增加到346 km~2,约占总面积的17%;沉降速率为-10~-30 mm/a区域面积增加213.4 km~2,占沉降总面积的61.7%;沉降速率>-30 mm/a区域面积增加29.5km~2,占沉降总面积的8.5%。(2)以地面沉降信息作为先验条件,发现沉降中心植被严重退化区域所占比例为5.64%,是沉降边缘和非沉降区域的2倍和5倍;同时其植被高波动变化占比6.60%,约为沉降边缘和非沉降区域的2.5倍,说明沉降中心植被退化较严重,且距离沉降中心越近,其地表NDVI波动越大,植被退化趋势越强。此外,实验发现,仅利用变异系数无法准确判断植被生长状况,易将明显改善和严重退化区域误判,协同变异系数和趋势分析两种方法不仅能获取矿区地表植被的波动程度,同时能细化植被的变化方向,完善了各自使用的局限性,并可以更准确的识别并定位煤矿开采区地表植被的破坏与恢复特征。(3)在2009~2019年西山煤田土地损伤面积持续减少,由1133 km~2降为806 km~2,同时土地损伤值<3.5的面积有562 km~2转入更低损伤区域,可见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至2019年,土地损伤值>3.5的高损伤区域面积为18 km~2,占总损伤面积的2.23%;中度损伤区域面积为174 km~2,占比21.59%;土地损伤值为1~2的轻微损伤区域面积为614 km~2,占76.18%。同时结合地表状况先验信息和机器学习过程对煤田区域的扰动和非扰动情况进行划分,并利用后验信息进行分级优化、迭代验证,在提高样本数量及准确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并为进一步探究西山煤田地区的采矿扰动函数及其扰动因子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书写了壮丽的中国“抗疫答卷”,淬炼和升华了中国精神,孕育并诞生了伟大抗疫精神。深刻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生成的内在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源自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其生成的理论逻辑;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风险斗争是其生成的实践逻辑。新时代要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
<正>汪曾祺作为当代文坛的知名作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融合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而且饱含生活情趣,与大众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体现出作者自然随性、洒脱肆意的写作风格。其中,饮食文化在汪曾祺文学作品中占据不小份量。在汪曾祺的笔下,中华传统饮食的美味与特色得到生动刻画,也由此引出人们对日常生活、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临床督导员制度对病案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信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疗的1 800例住院患者的病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实施临床督导员制度情况,通过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实施前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归档的900例病案为对照组;实施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归档的900例病案为研究组。对两组病案的缺陷率和管理质量等级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病案
新建水工隧洞与其他地下线性建筑物临近交叉布置时,其交叉段爆破开挖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平阳南湖分洪工程北线分洪隧洞倒虹吸段下穿平阳引供水工程4号引水隧洞,通过优化交叉线路布置,并采取“超前探测、预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重监测”的施工方案,降低了两者相互干扰和影响程度,保证了交叉洞段施工安全,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乌镇戏剧节至2013年起已连续举办八届,戏剧的加入使景观与人之间产生了独特的联系。不同于都市剧场的限定场域,乌镇开放的空间使得戏剧演出更具大众性、广场性和自发性。乌镇推崇的“无景点化”模式打破了空间和舞台的概念,让“看”与“被看”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从空间密接原理、空的空间、戏剧景观化三个方面,分析戏剧与城市空间密接之间的再造关系。
<正>在政治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多元化、校园民主意识觉醒等大背景下,台湾开始了历时10年的教育改革。以"松绑——多元"为主轴,以"九年一贯制"、多元入学、广设高中和大学、教材一纲多本等为表现形式的教改,确实改变了原有的以"规划——一元"为特征的教育格局。然而,由于政治凌驾于专业之上、违背教育规律等原因,10年教改不但未能缓和岛内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反而成为社会动荡、朝野斗争的重要引爆点。本文拟对台湾
期刊
王庆国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通平致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治疗中。EM是妇科疑难病,中医认为其病理实质为血瘀。气血不通、阴阳不平,日久凝聚而成癥瘕是EM形成的重要原因。临证时王教授主张“通畅气血”与“平调阴阳”并重,指出调和阴阳之法重在“通”与“平”,旨在恢复自然通畅之性。“通”法随证而施,治以温通活血、行气导滞、温润软坚、破血消癥等法,在临床用药中虽通但不过,以达到“通
目的 探究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40例,依据动态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122例和观察组118例,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尿管结石清除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安全性及钬激光碎石术无效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6.44%、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7.46%,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