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苯乙烯基共轭材料的合成及场效应性能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多支程度、分子形状对材料光电性质的影响,寻找新的三维π共轭有机半导体材料,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利用Wittig-Horner反应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呋喃的线型分子1,4-双(苯并呋喃乙烯基)苯(2BFVB),星型分子1,3,5-三(苯并呋喃乙烯基)苯(3BFVB),十字型分子1,2,4,5-四(苯并呋喃乙烯基)苯(4BFVB)三种化合物。2BFVB和3BFVB在350°C下具有热稳定性,而4BFVB在熔点286°C后受热开始分解,并且3BFVB和4BFVB分别在176°C和153°C有一个吸热相变。单晶结构分析表明,2BFVB采取二维鱼骨状堆积模型并具有两种分子构象。3BFVB晶体堆积对结晶环境更敏感,存在两种单晶相和一种薄膜相。3BFVB(β相)分子堆积呈三维共面鱼骨状结构。4BFVB形成内嵌二维六角形堆积。分子形状和聚集堆积对光电性质有着明显影响。在THF溶液中,2BFVB的最大吸收峰在391 nm,相应的3BFVB和4BFVB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346 nm和377 nm;2BFVB、3BFVB和4BFVB这三种材料的在THF溶液中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53、410和484 nm,固态最大发射峰为504、454和584 nm。与2BFVB和4BFVB相比,3BFVB无论是吸收光谱还是发射光谱都表现出蓝移特性。2BFVB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溶液量子产率高达74%,固体为76%。2BFVB和3BFVB在60°C下OTS预处理的上Si/SiO2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4.6×10-4 cm2 V-1 s-1、1.9×10-6 cm2 V-1s-1,其中3BFVB的无定型膜与晶态膜迁移率相近。这项研究表明,取代程度对溶解性、多态性、晶体堆积和光电性质有着明显影响。2.利用Wittig-Horner反应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噻吩的线型分子1,4-双(苯并噻吩乙烯基)苯(2BTVB),星型分子1,3,5-三(苯并噻吩乙烯基)苯(3BTVB),十字型分子1,2,4,5-四(苯并噻吩乙烯基)苯(4BTVB)三种化合物。2BTVB和3BTVB在350°C前具有热稳定性,而4BTVB熔点后受热分解。单晶结构分析表明,3BTVB分子堆积呈三维共面鱼骨状结构。2BTVB、3BTVB和4BTVB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391、345和374 nm处,相应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53、410和484 nm。这三种材料的固态发射峰分别为500、472和525 nm。与2BTVB和4BTVB相比,3BTVB的吸收和发射光谱都表现出了蓝移特性。2BTVB的蒸镀膜高度结晶,而3BTVB蒸镀膜分子呈无序性。2BTVB和3BTVB在60°C下OTS预处理的上Si/SiO2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1.3×10-4 cm2 V-1 s-1、6.8×10-6 cm2 V-1s-1。分子形状和薄膜形态对迁移能力有着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的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一般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循证护理
激光消融生物硬组织过程中,水的介入不仅可以起到清洁创口和降低热损伤的作用,在一定的辐照条件下,还具有增强消融的效果。水介导增强消融效率和消融效果及其机制是该领域的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在锁骨骨折术后护理中,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共计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
<正>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平均每天输液12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患者多,病情复杂,用药量大,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多。笔者
<正>医学理论及辨治思想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加以总结积累而形成的,当经验上升为理论之后,即可成为遣方用药的指导原则。全国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为第三、四批全国中
以滇中引水工程某深埋长隧洞为依托,在较深入了解研究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线路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示踪试验,通过试验不仅较清晰地查清了地下
气田水普遍具有污染物组分复杂、矿化度高等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置,一直是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针对四川盆地某气藏采出气田水矿化度较高且含有较
通过分析常用油气回收方法的技术特点、回收率、排放要求、经济性及安全性等综合因素,提出了高效冷凝与树脂吸附集成回收新工艺,据此研制出加油站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利用
传统的工业电路验证使用的是模拟验证技术,它的验证结果与其选择的测试向量有直接关系。随着电路规模的不断增大,测试向量的选取难度越来越大,测试覆盖率越来越低。近年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