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失稳的MRI影像组学特征分析与旋提手法干预作用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生物力学角度领域,Pope提出脊柱失稳的概念,是指在脊柱生理载重下椎体与椎体间发生了异常活动或变形。在Pope学者的认识基础上,White等人提出临床的脊柱失稳的学术观点,认为临床上的脊柱失稳是在椎体与椎体间的异常位移同时又引起临床症状。颈椎失稳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颈椎的结构功能退化,导致患者在生理状态下椎节过度或异常活动,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失稳一般分为上颈椎失稳和下颈椎失稳。上颈椎失稳特指是寰枕、寰枢关节病变,我们一般称的颈椎失稳症主要是为下颈椎失稳,是指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及其周围结构及功能减退,继而在生理载荷下发生颈椎C2/3以下椎节的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本研究讨论的颈椎失稳,特指下颈椎失稳。颈椎失稳是颈椎退变的早期表现,是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一般认为早期干预是可逆的。但是,任由颈椎失稳的发展可以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不可逆的、严重的病理改变,造成严重的颈椎病发生,逆转或控制颈椎失稳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取决于动静力系统平衡,动力系统主要是指颈部的肌肉,静力系统包括颈椎骨、椎间盘、韧带等,颈椎失稳是颈椎动静力平衡系统破坏的集中表现,也是颈椎病变的始动因素。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青年人群颈椎的负担大大增加,反复的肌肉劳损,加速了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的退变,造成颈椎稳定性降低,致使颈椎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故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文献表明颈椎失稳在颈椎病中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颈椎病前期表现,机理研究多侧重于椎间盘、小关节、关节囊韧带和颈部肌肉系统方面的研究,临床方面,许多医生根据个人经验基于X线影像学方法判断颈椎失稳。机理研究方面没有非离体的特征模型以及真实世界下定量化分析。始于2012年的影像组学(radiomics)突破了传统医学影像模式,应用自动化算法从CT、PET或MRI等医学影像图像中将特定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传统医学影像转换为可挖掘的影像组学量化信息,并对原始K-空间图开展高通量的定量描述空间异质性,高维度识别图像特征和特征空间,并对生成的特征空间进行关联分析,定量化和统计学分析,从而建立具有诊断、预后或预测价值的模型,为个性化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治疗方面,中医手法治疗作为中医学的特色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快等特点。虽然许多临床试验表明,无论是单独使用手法治疗或者手法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但是仍存在手法适应症不明确、手法方式选择混杂、缺乏精准化、靶向化的手法研究等问题,这也是困扰现代骨伤科手法研究的长期问题。另外不同类型的手法其干预的角度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有差异,明确手法的治疗机制,有助于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手法,符合现代精准医疗的趋势。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和MRI影像组学应用基础研究三个部分来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下颈椎失稳中的应用和旋提手法对颈椎失稳干预作用的临床获益。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颈椎失稳症的诊断概况及非手术治疗的进展。目的:检索目前关于非手术疗法干预颈椎失稳的文献,通过文献综述分析理清颈椎失稳的研究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三个数据库有关颈椎失稳的文献。结果:分别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法,牵引,药物治疗,封闭治疗,针灸,颈围制动,综合治疗),问题和展望(诊断,治疗,预后)。文献综述2:影像组学分析的临床应用及在颈椎失稳症上的应用假设。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技术分析探讨其在颈椎失稳的诊断,治疗,预后方面应用。方法:分别从Pubmed、中国知网中检索影像组学技术已经在肿瘤诊断,治疗,预后三个方面开展过的高质量研究,分析探讨影像组学技术在颈椎失稳领域的应用假设。第二部分旋提手法对颈椎失稳干预作用的探索性试验。目的:初步探索旋提手法干预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获益。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望京医院门诊颈椎失稳症的患者。干预措施:旋提手法。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治疗前,之后1天,3天,7天,14天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SF-12 PCS评分、SF-12 MCS评分、不良反应。使用SPSS 25.0和GraphPad Prism 9.1.1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性别方面,招募的30人中男性13人,女性17人;在年龄方面,招募的30人中18-30岁有14人,31-45岁16人;在颈椎失稳节段方面,招募的30人中中3—4颈椎失稳节段有8人,4-5颈椎节段失稳有12人,5-6颈椎节段失稳有7人,6-7颈椎节段失稳有3人;在病程方面,招募的30人中0—6月病程有4人,6月—1年有8人,1年—2年有13人,2年以上有5人;在VAS评分:5个时间测量点之间V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随时间有变化趋势(P<0.05);5个时间点两两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图7显示:患者的VAS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NDI评分:5个时间测量点之间NDI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DI评分随时间有变化趋势(P<0.05);5个时间点两两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图8显示:患者的NDI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SF-12 PCS评分:5个时间测量点之间SF-12 PC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F-12 PCS评分随时间有变化趋势(P<0.05);5个时间点两两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图9显示:患者的SF-12 PCS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趋势。在SF-12 MCS评分:5个时间测量点之间SF-12 MC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F-12 MCS评分随时间有变化趋势(P<0.05);5个时间点两两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图10显示:患者的SF-12 MCS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趋势。在不良反应方面:本研究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法操作的主要人员在前期研究中对手法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在观察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基于本研究,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可以改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SF-12 PCS评分,SF-12 MCS评分。在临床研究方面,这为今后本研究团队开展大样本临床RCT研究奠定基础;结合本研的第二部分在影像组学技术和颈椎失稳的融合方面,为今后本研究团队建立颈椎失稳模型,进一步开展诊断性研究,干预试验RCT研究,预后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MRI影像组学特征在下颈椎失稳中的探索性应用分析。目的:初步探索颈椎失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对照分析,为建立颈椎失稳影像组学模型奠定基础。方法:第一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8.1-2021.1年望京医院门诊系统中诊断为颈椎失稳或颈椎不稳的患者为颈椎失稳组(1组);回顾性收集2018.1-2021.1年望京医院门诊系统中诊断为颈型颈椎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EXCEL表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颈椎失稳患者的失稳节段,患者的X线登记号和检查号,MRI登记号和检查号。导出两组患者X线和MRI的DICOM格式。第二步:两组患者ROI勾画。第三步:影像组学特征选取。第四步:将选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统计软件SPSS 25.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失稳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从以下7个方面分析:(1)original中的shape特征方面;(2)original中的firstorder特征方面;(3)original 中的纹理特征(包括 glcm,glrlm,glszm)特征方面;(4)wavelet-LLH中的 firstorder;(5)wavelet-LLH 中的纹理特征(包括 glcm,glrlm,glszm)方面;(6)wavelet-LHL 中的 firstorder 方面;(7)wavelet-LHL 中的纹理特征(包括glcm,glrlm,glszm)方面。结论:综上,本探索性研究在椎间盘影像组学特征方面original中shape系列影像组学特征有统计学差异;original的firstorder特征中Skewness影像组学特征有统计学差异;original纹理特征方面Entropy影像组学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小波特征wavelet-LLH的firstorder中Kurtosis,Uniformity有统计学差异;glrlm(灰度游程矩阵)中Gray Level Non Uniformity影像组学特征有统计学差异;本次探索的椎间盘影像组学特征特征提取方式可以较好的定量化区别颈椎失稳和非颈椎失稳(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椎间盘,挖掘颈椎失稳特有的定量化影像组学异质性特征,为下一步特征建模奠定基础。而本次探索性的小样本试验在两组同水平肌肉组织定量化影像组学特征差异不显著,分析可能与对照组(颈型颈椎病)的选择和提取方式有关联,为探索颈椎失稳软组织量化研究提取方式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环境挑战,并对现代煤化工废水组成及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有机废水和含盐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级回用,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从重视单元技术发展为统筹考虑工艺衔接和源头治理的关键技术集成,形成了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再生水回用-含盐废水膜处理-蒸发结晶处理的基本技术框架。同时,针对现代煤化工项目废水处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
研究目的近年来,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晚期可出现持续闭眼甚至功能盲,不仅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且易对个人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治疗上,目前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手术治疗、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等,以上治疗都存在不能去除病因、副作用大、难以解除患者的眼、面、舌等多部位病变的难题。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治病求本,可统筹解决不同病变部位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观察中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益气明目颗粒治疗眼压控制后气虚血瘀型POAG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对益气明目颗粒黄芪、当归、赤芍、红花等7味中药进行研究,探讨益气明目颗粒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为临床研究提供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益气明目颗粒治疗眼压控制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价益气明目颗粒治疗眼压控制的气虚血瘀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2例符合纳入
1.研究背景不孕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有规律性的生活,未避孕12个月及以上而未获得妊娠者,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之分,在中医典籍中有“全不产”和“断绪”之分。导致不孕症发生的病因复杂繁多,排卵障碍和盆腔因素是主要原因,而排卵障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孕症的发生中所占比例约有20%-40%。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神经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控下,正常的排卵过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指出,现国内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CHD)1100万,心血管死亡率居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CHD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其仍是重要研究方向。中医心脾同治理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发挥着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系统评价和数据挖掘方法进一步探明心脾同治中药治疗CHD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配伍规律。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心脾同治方治疗CH
研究背景:随着精准靶向治疗的发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防控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的完整性、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时,大多数癌症患者处于中晚期的临床阶段,且已经经历过多程联合抗肿瘤治疗,这意味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经历严重的症状负担。因此,干预症状以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了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重点
本研究基于“筋骨并重,由筋及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手法由筋及骨,再由骨到筋的整体治疗理念的应用,并首次通过结合影像学和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理筋动髌手法作用,引起髌股关节面应力变化的力学机制,并为其他医学研究提供了临床和实验新思路。1理筋动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1.1研究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观测理筋动髌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的影像学数据变化,以评价理筋动髌手法对于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引起的早期髌股
研究目的:科学地评价中药塌渍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有效性,为中药外治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提供新方法。确立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规范化临床试验方案。挖掘和整理中医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新理念,丰富中医药治疗眼病理论。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两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纳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分配到
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病。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并发症多且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在全球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报道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按估算,我国现患高血压人数约为3亿,平均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的数目可达到1000万。虽然目前国内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高血压病为现代医学病名,
唐时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达,百姓生活富足,期寻长寿无恙,对医学大为关注,官方与民间盛行抄录医方。唐中期以后,战乱纷扰,社会动荡,唐及唐以前的医学文献几乎散佚无存,致后世研究唐代的医学发展近乎陷入无米断炊的境地。故唐代散佚医书佚文对于研究唐代医学发展和成就均是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料。《极要方》为亡佚医籍,是《医心方》主要引用文献之一,也是一部临床实用的综合性经验方书,除诸科病证及治方外,还包括药物理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