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南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南部地区位于川中古隆起中斜平缓带,北靠磨溪与广安气田,并与华蓥山为界,紧靠川南古坳中隆低陡弯形带和川东古斜中隆高陡断褶带。实钻证明川中南部栖霞组发育较好的白云岩储集体,但目前区域内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和发育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晰,制约了研究区气田的勘探开发进程。本论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及岩心等资料,开展了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白云岩储层特征和主要成岩作用,以及预测储层发育有利区分布等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重新识别了研究区二叠系地层层序界面,其中中二叠统地层中共识别出层序界面8个。研究区栖霞组包含两个三级层序:层序2(PSq2)和层序3(PSq3)。层序3对应该研究区地层的栖霞组二段,其下部的Ⅱ型层序界面为岩性转换界面,由泥粉晶—粉晶—泥质灰岩逐步转化为灰色—褐灰色藻屑灰岩。栖二B亚段以泥粉晶灰岩为主,夹薄层藻屑灰岩;栖二A亚段发育厚层块状灰色、浅灰色藻屑砂岩,并见砂屑。其中层序1(梁山组)与层序2(栖一段)分界面处岩性由泥、页岩突变为碳酸盐岩;(2)栖霞组时期整体属于开阔海台地沉积,栖二B亚段为开阔海亚相沉积,以泥粉晶灰岩为主,期间夹薄层藻屑灰岩;栖二A期为栖霞组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水体浅、波浪淘洗作用强,发育厚层块状灰色、浅灰色藻屑砂岩,并见砂屑。栖二段是主要的成滩期、颗粒滩大面积发育,其余层段以开阔海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有颗粒滩。(3)研究区白云岩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栖二段,以晶粒白云岩为主,溶洞、溶缝、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发育,是优质储层,属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平面上,栖二段云岩发育于磨溪~龙女寺地区,稳定发育2~4层,有效厚度一般单层2~5m,累厚3~15m。磨溪~龙女寺地区栖二段白云岩为颗粒灰岩被埋藏热液云化而成,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颗粒滩相沉积,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4)根据栖霞组内部“强波谷”是白云岩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沉积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提出磨溪~龙女寺地区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为导向,目标在于提升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现如今,传统探究式教学法存在情境设置不够形象,学生探究依赖主观感觉,解决问题效率不佳的问题,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传统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遵循“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化、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化”原则,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探究式教学法中,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育增值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