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期油藏大乳道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油田属陆相沉积,非均质性比较严重,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大孔道出现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着注入水波及效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众多大孔道识别方法中甄别并提出几种实用性高、可靠性强的方法。   从井组的角度来看,注采井间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系统中。在开发过程中,注采井组的注入量、产液量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只要观察采油井和注水井变化这种相随性的过程就能揭示出油藏系统的运动规律。本文利用信号分析学原理,评价了常规灰色关联度、斜率关联度、斜率关联度等七种能反映动态关联程度的方法,提出了结合时间延迟输出的优化指标以及斜率欧氏距离法识别注采井间关联程度。   现有的对于大孔道综合评判方法,都是基于模糊学理论,该方法里面影响因素权重多是基于专家调查、矩阵比较等方法,主观性比较强。本文引入灰色综合评判法,以示踪剂测试结果为比较准则,评价其他井组大孔道的发育程度。   针对常规注入井PI决策识别大孔道方法的有多解性以及单井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无因次井底压力曲线识别大孔道,分析了曲线特征,形成了无因次压降图版,提高了PI决策的推广性。   目前对于大孔道识别试井识别方法都是基于双重介质试井,但是这些模型都没能反映出大孔道发育程度同时也忽略了大孔道的渗透率远小于裂缝介质这个客观事实,本章建立了大孔道注入井模型,半定量分析了影响大孔道发育的两个因素,再现了注入井关井前后井底压力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大孔道定量识别指明了方向。   单一的大孔道描述识别方法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准确对大孔道进行识别描述,在判断过程中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验证,本章从注水井开始,从层间物性差异、吸水剖面变化、示踪剂测试分析、压降测试曲线、生产动态关联、数值模拟计算等角度进行逐个研究,以轮南油田为例分析LN210井组,综合识别大孔道,确定大孔道在平面和纵向上分布。   本文主要研究并提出了几种实用的大孔道识别方法,对封堵大孔道等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进行了枯竭气藏储气库调研工作,通过对枯竭气藏储气库技术的调研了解到储气库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季节性调峰和应急,枯竭气藏储气库建设生产离不开对配套管柱的
电子称重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衡器工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率,需要深入研究现代制造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本文首先
目的国内外已有学者提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因素,同时提出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患者存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对于天然气的供需平衡以及调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板876储气库在经过多周期的运行之后,整体上仍然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储气库采气量低于设计的工作气量。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管道敷设技术的不断改进,对油气管道的高效性、节能性、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同沟敷设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而倍受关注。两条管
随着各学科技术的发展,原油管道集输系统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学科领域之间在油田建设中的相互交叉应用日益广泛,在油田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地
水平井蒸汽吞吐是目前国内外各油田稠油油藏前期开发的重要手段,认识蒸汽在垂直段向下流动的机理、确立蒸汽进入地层后对孔渗参数的影响及蒸汽吞吐过程中水平井筒与地层的热
本文在地质研究、岩心与薄片等裂缝发育特征观察和统计工作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应用示踪剂测试、水驱前缘监测、干扰试井等方法,对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裂缝分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甘泉县境内,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南部。自然产能极低,达不到工业开采价值,长时间靠天然能量生产。油井自然产能递减较快,
作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博物馆对博物馆的整体建设具有关键意义.简要梳理中国地方博物馆的概念变迁及发展史,发现地方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地方意识兴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