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点的优化选址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目前建立的保护区仍有许多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保护区的珍贵物种仍面临着不断减少的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是保护区的监控管理能力不强和人类干扰活动加剧。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监控违规行为,对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增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但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火灾预防方面,而在物种监控保护方面应用较少,且监控点的选取没有考虑空间布局的优化问题,监控设施的利用率不高,监控预防效果不佳。本文进行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控保护的效果,通过合理布设视频监控点的位置和数量,增强保护区的物种监控管理能力,使其达到监控物种生长、防止人类干扰、预防自然灾害的管理目标,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在自然保护区内合理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参考。视频监控点的选址优化研究类似于集合覆盖问题,同属于组合优化问题。本文借鉴集合覆盖类选址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GIS相关技术,设计了一种既能够提高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率又能使建设成本最少的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方案。在视频监控点选址过程中,不仅考虑了监控点的数量、位置以及监控范围,将监控点布设在山顶或山脊线上,保证监控范围最大化,监控点数量最小化;而且还将选址目标设定为当地物种的生长面积,基于物种的保护价值设计了不同等级的物种被监控面积的要求,即保护价值较大的物种,设定的最低保护面积占原生长面积的比例较大;保护价值较小的物种,设定的最低保护面积比例也相应的较小。同时为了消除监控范围重叠对物种面积统计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随机法”用于准确统计物种被监控的总面积,保证了最终选址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将选址模型运用在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视频监控点选址当中,并通过多次运行和修改参数的方式验证选址模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相同参数多次运行得到的监控点最优数量的取值较为稳定,最大偏差小于等于2,最优解基本呈正态分布。说明本文设计的“随机法”对最终监控点集合的选取数量影响不大,视频监控点选址优化模型具有可行性。本文设计的选址模型尤其适用于山地型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讨论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分配情况、时闻分配情况、品种类型分配情况、上网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
对新疆博州地区豇豆二斑叶螨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并研究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月中旬博州二斑叶螨在豇豆上开始发生为害,高峰时期一直持续到9月10日。7
<正> (一)澳大利亚膜过程研究现状澳大利亚膜过程的研究工作注重于实用性、定向性,是在有关大学和政府的研究机构中进行的,得到澳大利亚工业界的有力支持。表1列出了有关膜过
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中国特色教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而数字资源又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作者提出了图书馆应开展资源推广服务,将馆藏资源链接到文献数据库、专业搜索引擎中去的战略,从而
〔摘要〕本文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团队建立等环节。认为TBL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TBL;信息素质教育;网络信息检索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以氯化铝和氨水反应制得拟薄姆石为前驱体,研究了拟薄姆石前驱体热处理性质,考察了焙烧温度对介孔Al2O3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焙烧升温速率调控了γ-Al2O3表面酸碱性,借助XRD、
主要介绍了低温压力容器的定义、失效模式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分析了形成低温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模的低温脆裂的必要条件,从而在低温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设计温度
本文在传统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上,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框架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着眼于数据管理的协同操作,并可获得更高效的服务,有助于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
<正> 奥地利是一个仅有750万人口、8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国,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列。其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水平并有其独到之处。科技力量和科研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