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理性改变近视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变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无病理性改变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系统黄斑相关微血管参数,对比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评估其结构与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无病理性改变的高度近视的患者进入队列研究进行基线检查,并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作为对照。其中因眼部其他疾病、检查质量过低等问题排除部分患者,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本研究总数为84例患者,142只眼,年龄范围为18-60岁,屈光度用等效球镜(Sphere Equivalent,SE)来表示,依据屈光度被分为两组:高度近视组(SE≤-6.OD,72只眼)和中、低度近视组(SE>-6.OD,70只眼),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基本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轴、眼压检查、眼底照相及OCTA检查。记录视网膜黄斑各分区厚度值及血管密度百分数,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通过OCT高清模式扫描后应用内置软件手动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通过将脉络膜原始图像进行自适应局部阈值二值化处理,在二值化后的图像上进行计算。用Littmann放大公式(t=p×q×s)矫正近视眼部放大倍率,分析比较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相关参数在矫正前后的差异,最后进行参数间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64±13.11岁,平均屈光度为-7.16±4.20D,眼轴长度平均为26.14±1.87mm,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平均为0.07±0.13,两组数据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黄斑各分区厚度、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周长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视网膜浅层,高度近视组无论中心凹区域(中央1mm直径)还是旁中心凹(中央1-3mm直径环)或者中心凹周围各区域(中央3-6mm直径环)血管密度均低于中低度近视组,而在视网膜深层,高度近视组仅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的血管密度低于中低度近视组,旁中心凹区域血管密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在高度近视(55.7±3.1%)和中低度近视组(58.0±2.6%)间亦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01)。未进行放大倍率矫正时,两组之间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没有差异,而高度近视组的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全层平均厚度明显低于中低度近视组(P<0.001)。同样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更薄(P<0.001)。至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后,高度近视组无论是中心凹(全层、内层及外层)、旁中心凹或者更外围的中心凹周围区域,他们的视网膜厚度都普遍比中低度近视组的要偏厚。随着近视度数加深,FAZ面积与周长都显著扩大(P<0.001)。各参数相关性分析:屈光度(SE)与视网膜浅层整体血管密度(r=0.57,P<0.001)、视网膜深层整体血管密度(r=0.46,P<0.001)、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r=0.48,P<0.001)、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r=0.46,P<0.001)呈正相关,与最佳矫正视力(r=-0.73,P<0.001)、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r=-0.41,P<0.001)、FAZ 面积(r=-0.37,P<0.001)、FAZ 周长(r=-0.43,P<0.001)呈负相关,黄斑中心凹内层厚度与视网膜浅层中心凹区域平均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9,P<0.001),黄斑中心凹外层厚度与视网膜深层中心凹区域平均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8),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P<0.001)、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43,P<0.001)。[结论]1、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浅毛细血管丛、深毛细血管丛黄斑各分区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与中低度近视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并且,近视屈光度数越高,毛细血管密度就越低。2、光学放大倍率的矫正对近视相关参数的研究十分必要。矫正后,高度近视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包括中心凹、旁中心凹和中心凹周围全层视网膜)均显著增厚,并且黄斑中心凹内层厚度与视网膜浅丛中心凹区域平均血管密度呈正相关。3、高度近视患者FAZ面积及周长与中低度近视相比,均显著增大。并且,近视程度越深,FAZ面积和周长越大,可通过FAZ评估早期黄斑缺血状态,随访观察视网膜缺血相关疾病的进展与预后。4、脉络膜变薄是非病理性近视变化的最早迹象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的脉络膜明显薄于中低度近视患者,随着近视程度加深,中心凹区域的变薄效应愈突出,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越低。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被公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最相关的危险因素,影响着全球30%至50%的成年人口,严重威胁人类生活质量。长期的血压控制不佳可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积极控制血压十分重要。药物降压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可观察到同一种降压药物的疗效在不同种族甚至不同患者身上可显现出异质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
[目的](1)探索尘肺病患者及接尘者下呼吸道菌群组成,进一步比较分析两者菌群差异及菌群间的关联。(2)探索尘肺病患者及接尘者下呼吸道代谢物特征,进一步比较分析两者代谢物差异及其主要代谢通路,并筛选出对尘肺病有潜在预测价值的代谢物。[方法]1、纳入53例尘肺病患者(尘肺病组),以30例接尘者(接尘组)为对照,尘肺病组中24例未使用过抗生素(抗生素未暴露尘肺病组),粉尘接触组中16例未使用过抗生素(抗
[目的]研究耐药肺癌—宣威肺癌细胞的耐药特点,探讨Brusatol与NCT503对宣威肺癌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其具体机制,为宣威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1.宣威肺癌耐药性检测:使用CCK8法检测化疗药物顺铂处理4种肺腺癌细胞系 PC-9、A549、XLA-07 和 XL-jt 24h 和 3 种靶点药物 AG1478(EGFR 抑制剂)、LY294002(PI3K抑制剂)、U012
[目 的]分析育龄期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心理弹性水平,探讨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研究患者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生命质量的相关关系和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在心理应激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PCOS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为制定PCOS心理健康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
[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的高脂血症及临床分型的流行现状,探讨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永胜县汉族居民血脂健康状况及相关地区高脂血症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抽取30岁至79岁的汉族居民,共10538人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检测。不同人口学特征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
[目的]了解云南省哈尼族和彝族居民饮酒现状、酒精代谢基因分布情况及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饮酒行为与酒精代谢基因的关系,估计饮酒对血压的影响。根据结果提出控制有害饮酒、降低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方面的相关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宁洱县和石屏县12岁及以上的哈尼族和彝族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饮酒情况和饮酒相关态度情况。对调查人群进行体格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直立性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伴有OH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并阐述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16例PD患者根据血压(blood pressure,BP)值分为有OH的PD(PD-OH)组和无OH的PD(PD-NOH)组。记录一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急性期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影响,并对PS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对AIS脑保护治疗的选择及PSC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住院AIS患者104例,根据是否使用丁苯酞,分为非丁苯酞治疗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序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及病史
[目 的]评价无创模型筛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需要抗病毒治疗对象的效能。筛选需要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独立危险因子,探索高效的无创诊断模型,为临床无创模型筛选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并完成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
[目的]信号素4D即轴突导向因子Semaphorin4D可简写为Sema4D,也称CD100,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在肿瘤的周期、凋亡、侵袭转移、增殖、促血管发生及血管生成拟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信号素4D对急性白血病的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从运用肿瘤数据库的方法检索Sema4D对各种肿瘤的影响然后结合试验的方法检测Sema4D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的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