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和整理传统蒙医学古籍文献中关于人体命脉的历史足迹,探究其病因病理变化特点,确定胡英病的医学概念(名称的演变)及其发生,在论述时依照蒙古地区印传播普及的《四部医典》,《蓝塔布》,《智慧之源》,《哲对宁诺尔》,《通瓦嘎吉德》中记载的关于胡英病的概念作分析,明确本病的概念,分类及其诊疗方法。确定本病的名词术语来历,区分“胡英”病的蒙医学意义与蒙古语言学中的意义,为现代蒙医学临床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古今文献中记载的关于胡英病解析和脉病的分类,以及蒙古语言文字词典中的胡英和蒙医医学术语胡英为方法。结果:1进一步明确.蒙古语言中的胡英为狭义范围上的意义,这病仅仅指肢体的某些症状。2.依据古籍文献分析,胡英病是在脉病的范畴当中,黑脉病变引起并热性的是黑胡英,白脉病变引起并寒性为白胡英。白胡英以病变部位可分为头胡英,肢体胡英,胸腹胡英,按病质可分为赫依型,西拉型,巴达干型,西拉乌苏型,混合型等五种。关于黑胡英再进一步研究学习。3.胡英病于气候、行为的因素使身体正常的三元七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之巴达干赫依,血,西拉乌苏等身体的组成物质收到紊乱,对脉产生各种病变。结论:1.胡英病与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本民族地域特点分不开的。在当时生产力条件有限的环境中,蒙古地区黄教的传播为蒙古族知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桥梁,同时也为蒙古族民间早期胡英病的认识提供了传播途径,这种认识在蒙古大地慢慢散播开来。蒙古民族对《胡英》的认识是基于《四部医典》中记载的关于《???????》(砸嘎那)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鉴并有机的消化其理论观点,并逐步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论。这就证实了蒙医并非将藏医完全搬过来,而是有选择性、有目性的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有机结合并消化进来,同时结合蒙古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结合生活习惯,再结合原有的认识和理论才呈现出当今的蒙医理论体系。2.探讨蒙医胡英病名称的变化应从白脉与黑脉之间关系研究开始,这是有历史意义和现代意义的。蒙古先民对胡英病的认识比较早,对其丰富的诊疗经验有着较悠久的历史。胡英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对其名称(概念)的分歧也一直存在。其分歧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于古籍文献中对白脉病有着详细的记载,但对黑脉病却简单化了。第二种是大部分文献白胡英的章节中有详细的记载着肢体胡英,而关于对脏腑(隐)胡英病的症状并没有做过详细的解释,只是阐述了病灶在哪个脏器就选用相关的药物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对隐白脉病的诊疗也较为罕见。因此提起胡英病人们联想到的是肢体胡英,而隐白脉常常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