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视觉质量的角度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Q值引导的非球面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进一步了解两种手术方式对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状况,并为临床筛选患者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长海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72人(144眼),选取球境不超过—8.00D、柱镜不超过—3.00D、矫正视力大于0.8、停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并能坚持随访3个月的患者纳入受试对象。对照组为接受标准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6人(72眼),实验组为接受Q值引导的非球面LASIK组36人(72眼)。术前进行视力、电脑验光、眼压、主觉验光、综合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等检查,排除眼部疾患,并对其进一步检查并记录K\Q值、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除客观检查外,还要询问其主观视觉情况,包括光晕、夜间驾驶困难等。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时的视觉状况,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K\Q值、明视及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并询问其主观视觉状况。结果1.明视下对比敏感度:无眩光条件时,两组术后一个月时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下降,三个月时对比敏感度已恢复或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眩光条件时,两组术后一个月时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三个月时已恢复或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无眩光条件时,术后一个月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第三等级时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个月两组较一个月时均提高,对照组仍未达到术前水平,实验组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在第三、第四等级差异显著性。眩光条件时,术后一个月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第四等级时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术后三个月时对照组与实验组均较一个月时有所提高,实验组提高更明显,两组在第三、第四等级时差异显著。3.Q值:两组Q值术后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三个月与一个月相比,Q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术后Q值的变化较实验组的变化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O值引导的非球面术式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形态,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夜间视觉质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更多病例、更全面的评价指标和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