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八仙桥城区之嬗变(1860—1949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采用城区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以近代上海八仙桥城市化进程作为研究对象,以探寻八仙桥城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殊性和规律。上海开埠前,八仙桥地区,坟田浜溪交错,大部分属于潮州山庄。境内有自然村落错落散布,间伴寺观、祠堂、殡舍、茔冢,呈现一幅田野写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八仙桥的东部(周泾浜的东岸)被划入法租界。近代化因素逐渐影响到该地区,使乡村田野开始变化。1900年法租界向西扩展,八仙桥地带全部被划入租界。法租界的扩张,引起了八仙桥地域范围的扩大。法租界越界道路的修筑、近代市政出现,推动了八仙桥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了八仙桥地区农村社会因素向近代城市化的转型。20世纪初,以“华洋菜场”为中心的八仙桥区片开始形成,1917年大世界等一批公共娱乐场所相继出现,周围一带开始繁荣,带动了商业的日渐繁盛,出现了大世界区片,引起了八仙桥社会生活的变化。八仙桥地域范围有所缩小。为了和公共租界竞争,法租界当局对上海市面流行的‘烟、赌、娼’施行‘驰禁’政策,有意采取‘以毒攻毒’、‘以华治华’之策,将居住在八仙桥的帮会人物黄金荣等人招入巡捕房,纳入租界的轨道,八仙桥成为上海滩黑社会的巢穴。30年代初,附近建造大批旧式里弄。30年代后,八仙桥地区进入繁荣时期。经过1932年的“一二八”、1937年的“八一三”两次战火,南市、浦东、闸北、郊县及邻省居民纷纷逃入法租界避难,人口骤增。一些名店、大店先后迁至附近营业,当时十余家银行及大小银楼星罗棋布汇集于此,八仙桥地区出现了畸形发展。一时间烟馆、赌台、妓院、舞厅、旅馆、大小饭店又应时而起,流氓、地痞、恶霸麋集,成为藏污纳垢之地。上海解放后,经过彻底的治理整顿,八仙桥形成了经济繁荣、社会秩序良好的区域。随着近代上海黑社会巢穴的消失,一些旧建筑物的拆除,八仙桥地区逐渐被现代建筑群和绿地广场所覆盖,其地域缩小到今天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纵观八仙桥百年来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出城区的繁荣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三种因素:即市政的合理规划,人口与素质的合理利用,第三产业的积极开发。但是,如果过分放纵,控制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城市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发政策以来,外商在华投资一直呈强劲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投资热。在新的发展
<正>未成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犹如未着笔墨的白纸,是价值观念形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从社会的视角来看,未成年人面临着初步社会化的任务,从一个自然人逐步向一个社会人转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而要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关键则是改变教师。1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改善教
<正>在老电影《地雷战》中,根据地民兵制造的地雷给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体现了全民抗战的民族精神。经典台词"一硝二磺三木炭"更是被大家所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苏联走出国门,由一国形成为一个阵营,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政权。冷战爆发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以后,它们以共同的意识形态为纽
为了探究轨道交通双向行人流的自组织规律及其管控策略,以行人实验为手段,通过对不同流量下的双向行人流的速度和转角参数特征分析,解析了双向行人流的微观行人特征,明确了双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门诊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外滩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在经过不到百年的变迁之后,其社区功能最终定位于银行与公共空间。笔者在构思文章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近代上海租界的城市化如何
由于媒体竞争加剧、广告市场变化、媒介技术革新以及读者心理改变等一系列深层原因,报业市场正面临复杂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新的媒介生态的极大冲击。报业在这
资产配置就是在市场中性条件下,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类型资产之间进行选择的决策过程。最初的资产配置技术起源于Makowitz(1952)提出的均值-方差(MV)优化模型,这一模型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