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道德哲学研究——以道德准则为核心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孟子的道德哲学中,道德准则具有重要地位。如果仅仅研究孟子的性善、美德等问题而舍弃对其关于道德准则的界定、确定性和权变原理的深入研究,就难以准确把握孟子关于道德主体的行为选择和道德教育的学说。
   孟子赋予正当性、道德自律和无条件的义务极高地位,在其基本的价值观理论中有明晰的表述,特别是行为主体个人的道德义务具有至上的地位,因而在个人生命价值与道德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道德义务,也就是主张舍生取义。进而,他提出了道德准则的原理和指导实践的方法。
   在思考道德实践时,孟子显然发现性善论的原理不能解决一般行为主体和道德教育中的道德实践所面临的道德标准选择的问题,虽然他反对“仁内义外”的提法,但是必须解决非直觉所能把握的行为和教化的道德标准问题。由此,在对许多准则做出具体阐释的同时,他也提出了道德权变的依据、限度和一般方法。虽然他并没有能够最终实现一个合理的内外结合的道德体系,或者说仍然存在道德价值之间的权变合理性的讨论空间;但是,孟子对于道德准则及其权变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在从道德准则的角度分析孟子的思想时,线索和重点是孟子如何解决道德形上学和道德实践,以及道德权变的方法。在第一章中,对孟子的价值观进行了分析,分析的重点是其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道德准则的界定、地位的关系。在第二章中,首先分析孟子对其性善论的论证,然后研究了性善与准则、美德、良心等道德概念的关系。第三章梳理了孟子的几个主要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准则的界定,探讨了作为“道德准则”之含义的诸个概念及其关系。第四章分析道德冲突问题,并提炼出三类道德冲突;我最关注的是道德准则的冲突问题以及孟子对其思考特点。第五章研究了解决道德冲突的方法,即道德权变,以及权变的方法和原理,并结合前面几章中关于价值观、性善论、道德准则问题的研究,对孟子的道德选择原理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重构。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潮水般地涌向沿海地区和城市,日渐形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民工潮”,农民工处于城镇化的最前沿,但基本处于无保障或低保障的状态。至今为止,国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一些省市对农民工养老保险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可把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归类为以北京、青岛为代表的独立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以上海、成都为代表的综合型
学位
为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方便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规范自行纳税申报行为,从2007年起,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要在每年的1月1日到3月31之间向税务部门自行办理纳税申报。虽说它牵涉的只是一部分人,只有年所得超过12万元、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收入、在中国境外取得收入以及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才有自行申报的义务。但是,它在经
本文对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档案文化产品作了必要的界定,并分析了档案文化产品的特征和类型。第二章在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基础上,论述了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影响。第三章从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原则、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方式、档案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及传播方面予以分别论述。第四章在阐述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效益评估的原则以及档案文化产
学位
海德格尔用“此在”解释学的方式解读荷尔德林的《伊斯特河》。首先,他试图把握整首诗的内在底蕴。海德格尔发现,“现在”乃是来临着的时间,是人无法避免的向死而生的命运。因此,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从死这个最大的命运出发来描写生的历程,并把将来、现在、曾在融为一体。他的诗作中所诗化的东西的真正本质乃属于这种命运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于死亡这个最大的命运来理解荷尔德林、荷尔德林的诗意道说、诗化了的
学位
哲学一再追问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人和世界这类终极基础问题,最后却始终不能解决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20世纪是西方哲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随着哲学自身的发展,本体和本体论问题发生了转换。本文试图从尼古拉·哈特曼的角度出发,在梳理和批判传统哲学存在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本体论的理论困境,哈特曼主张不再从形而上学中寻找解决终极问题的出路,而要开辟新的道路,即新存在学的道路。  第一部分:从哈特曼的视
学位
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乐观与信仰到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愤怒与批判,使得蕾切尔·卡森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有一次很大的转变,即从自然的爱慕者到捍卫者的转变,据此可以将她的思想大致分成两个阶段,体现为卡森早期的海洋三部曲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之间明显不同的风格。  第一个阶段:卡森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她对大自然贯穿其一生的热爱之情。到了大学,卡森开始学习生物学,并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由于需要负担家庭重
如何理解《理想国》的整体结构和解释为什么柏拉图把酷似早期对话的第一卷与颇为典型中期作品的第二至十卷联系为一体,是学界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理想国》的第一卷其实是一个单独的对话,它写于不同时期,并与之后写的其它几卷没有内在的紧密联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柏拉图有意把第一卷和之后的九卷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达到一个庞大的哲学目的。  鉴于这个争论背景,本论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理想国》的整体结
综观《管子》,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讨论治道,而君主在《管子》的治道中居于核心的位置。本文立足于《管子》文本,分析与总结君主应该如何治理国家,构建《管子》之君道。君主之治理国家,首先在于其自身的修养,治身之要在于修心,通过对“心”与“九窍”的职能划分与对君臣关系的类比,提出实现君道中君臣分职的原则;君主还应当修心体道达到虚而应物的状态,结合“形名”之术以统治国家。由君主之修心治身而实现对国家的统治就是“
学位
哈贝马斯对合法性概念的规定是从交往理性和商谈哲学的理论基础出发的。这种规定超越了历史上的各种形式主义、客观主义、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的规定。其商谈论合法性理论主要体现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一书中。商谈论的合法性包括法的合法性和政治的合法性。法的合法性的内涵是在以下几层区别中彰显出来的:(1)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区别;(2)经验有效性、规范有效性、合法律性与合
学位
在当代社会发展境遇中,现代历史进步观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激烈的批判和解构,马克思的历史进步思想自然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历史进步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话”并回应其挑战,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澄清历史进步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启历史进步问题研究的当代路径,彰显马克思历史进步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历史进步问题研究的视角出发,首先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