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西风东边缘典型区树木年轮记录的水文气候变化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这些现象不断地引发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揭示长历史时期的水文气候变化规律及特征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现代器测数据记录较短,无法满足长历史时期水文气候变化研究的需求,而树木年轮具有时间序列长、空间分布广、分辨率高、定年准确等特点,不仅可以反演长历史水文气候序列,还可以弥补现代器测数据较短的不足,因此,利用树木年轮反演长历史时期水文气候,进而揭示其规律及特征已成为重要手段,对历史水文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亚洲西风东边缘典型区为研究区,选取代表性树种榆树和杜松,构建榆树和杜松的树轮标准年表(STD)、差值年表(RES)和自回归年表(ARS),深入分析榆树、杜松生长与水文气候因子变化间的响应关系,重建亚洲西风东边缘典型区过去200a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以及年径流历史序列,揭示该地区过去水文气候历史变化规律和特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锡林浩特地区、乌拉山地区共采集的142根样芯经过预处理、宽度测量、交叉定年后,运用ARSTAN软件建立了榆树217a和杜松192a标准年表(STD)、差值年表(RES)、自回归年表(ARS)。年表的平均敏感度(0.560~0.576)、信噪比(8.106~10.507)、样本间的平均相关系数(0.488~0.522)均通过99%显著性检验,表明标准化年表中所包含的水文气候信号更多,可用于树木年轮水文气候学的研究。2.锡林浩特地区榆树、乌拉山地区杜松随气温下降、径流和降水增多而快速生长,且对年平均最低气温响应最敏感(-0.849~-0.789)。榆树、杜松生长季初期(4~5月),对气温较为依赖。榆树6~8月、杜松6~7月对气温、降水的依赖程度最大,9~10月榆树、杜松随低温下降、降水增多、径流增多而快速生长,11~12月榆树、杜松均受低温影响显著。3.利用锡林浩特地区榆树、乌拉山地区杜松标准化年表与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年径流间的响应关系,重建了锡林浩特地区217a和乌拉山地区192a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年径流序列,二者相关系数(0.453~0.655)、方差解释量(18.00%~24.10%)、误差缩减值(0.236~0.509)、效率系数(0.194~0.421)和乘积平均值检验(3.013~3.908)均通过99%显著性检验,重建方程均稳定可靠,可以用于本研究区长历史时期水文气候变化研究。4.锡林浩特地区1825~1859年气温波动剧烈,偏冷、暖期频率增大,1859~1988年气温波动最弱,偏冷期频率增大,偏暖期频率减小,1988年后气温波动最剧烈,偏冷、暖期频率减小。乌拉山地区1825~1838年气温波动剧烈,偏冷期频率缩短、偏暖期频率增大,1838~1863年气温波动最平缓,1863年后气温波动最剧烈。其中1838~1981年暖期频率缩短,1981年后偏暖期频率增大,偏冷期频率与之规律相反,均存在30a周期。5.锡林浩特地区1800~1854年降水波动剧烈,偏干期频率增大,偏湿期频率减小,1854~1988年降水波动最平缓,1988年后降水波动最剧烈,其中1861年偏干期频率减小,偏湿期频率增大。乌拉山地区1825~1871年降水波动平缓,1871年后降水波动剧烈,其中1825~1889年偏干期频率增长,偏湿期与之规律相反,1889年偏干期频率缩短,偏湿期频率增大,均存在30a周期。6.锡林浩特地区1800~1834径流波动最剧烈,1834~2002年径流波动最平缓,2002年后波动较为剧烈。其中1800~1934年丰、枯期出现频率增大且连丰持续时间增长,1934年后与之规律相反。乌拉山地区年径流在1825~1865年波动最平缓,1865年后则波动最剧烈。1825~1947年偏丰期频率逐渐减小且连丰持续时间缩短,1947年后与之规律相反,均存在30a周期。7.本研究区西部年平均最低气温整体高于东部,西部年降水整体低于东部。西部各类水文气候变化均较东部更剧烈。东部偏冷期较西部持续时间更短,东部偏暖期、偏干期、偏湿期、偏丰期、偏枯期均较西部持续时间更长。
其他文献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内蒙古河套灌区杭锦后旗为代表的农用地盐渍化严重,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灌区内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滴灌+沙穴”是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土的种植结构模式,对龟裂盐碱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而对河套灌区内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的适用改良技术及可实施性有待进一步商榷。因此,本文以河套灌区杭锦后旗代表性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沙穴”结构为前提条
降水与气温关系的演变会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影响,但目前仍未能在大区域内全面、系统地揭示降水与气温关系的时空变异性,亦存在植被对降水与气温关系的响应不明确等问题。中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涵盖气候类型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揭示中国北方地区降水与气温关系的时空变异性及植被对降水与气温关系的响应对于在中国北方,乃至全球范围内深入解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问题和改善生态环
HARBI1蛋白属于DDE_Tnp_4家族蛋白,完全由约四亿五千万年前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硬骨鱼纲)中活跃的Harbinger转座酶衍化而来,HARBI1基因是迄今唯一与已知的Harbinger转座元件同源的脊椎动物基因。与HARBI1同源性最高的蛋白质由一个自主的Harbinger3_DR转座子编码的,Harbinger3_DR衍生的非自主转座子对一个17bp的回文目标位点有着显著的偏好,这在其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GP5和M蛋白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激活功能。以PRRSV PC疫苗株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GP5和M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GP5和p ET-32a-M,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
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植物生物质主要由木质纤维素组成。木质纤维素是由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组成的复杂异质复合物。在工业上,纤维素作为原料可以降解为纤维二糖,并广泛应用于生物燃料、食品、和环境保护等产业。如何低成本、高效地降解纤维素生产葡萄糖是该技术的主要瓶颈。目前,降解纤维素的主要方法是生物酶法。主要涉及三种不同酶: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协同作用。纤维素的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养牛业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快速检测BVDV和区分BVDV的不同基因型,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BVDV三种基因型的5’端非翻译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及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BVDV基因分型三重RT-PCR方法、BVDV基因分型三重纳米RT-PCR方法和BVDV基
燕麦具有降血糖、血脂的功效,其主要功能成分为β-葡聚糖,但燕麦米饭易老化使其营养价值降低。超高压技术(UHP)是能够较好保留食品的营养,并延长食品的贮藏期的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因此本文采用超高压处理燕麦,通过进行不同处理,以燕麦籽粒微观结构和主要成分变化为指标进一步筛选出实验条件。研究超高压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和结构的影响以及与抑制燕麦米饭老化期间复水率、质构特性、热特性、结晶性等特性的关系。主要结
昆虫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调查统计,对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昆虫5523头,隶属于10目103科371种。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
益生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乳糖不耐症和治疗腹泻等益生功能。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菌体密度低,营养物质需求复杂,限制了工业化应用范围。因此筛选具有良好益生功能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并进行高密度培养,是将其应用于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微生态制剂的关键步骤和技术瓶颈。本文以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研
肉羊的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国内目前的主流趋势,但饲喂密度过高,又为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挖掘肉羊生长性能,使其吃的好、长的快,也是养殖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而羊肉的膻味却是民众不愿选择羊肉作为主要肉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究自拟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其抗病力、增进生长性能的同时改善羊肉风味的效果。试验采用Elisa抗体试剂盒检测4个月中试验羊体内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绵羊痘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