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铝酸锌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晶石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热学、力学及其光学性质,在陶瓷、催化剂及光电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致力于合成出具有良好性质的尖晶石氧化物纳米颗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研究尖晶石ZnAl2O4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了高分散的ZnAl2O4纳米颗粒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锌铝原子比,以柠檬酸作为螯合剂制备了不同锌铝比的ZnAlO纳米颗粒,研究不同锌铝原子比对其相纯度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锌铝原子比为1:2时,在600℃的煅烧温度即可获得纯相的ZnAl2O4纳米颗粒;当锌铝原子比为1:1.8时,需在900℃的高温烧结才能获得纯相的ZnAl2O4纳米颗粒;而锌铝比为1:1时,即使在1000℃烧结也未能获得纯相的ZnAl2O4纳米颗粒。锌铝原子比为1:1.8和1:2时,所得纳米颗粒的颗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样品被352 nm波长的光激发后发现,在469 nm处出现了一蓝光发射峰,且发光强度也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络合剂络合锌铝离子的络合机理和发光机制。(2)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通过不同的铝源或防止凝胶塌缩剂制备了纳米铝酸锌,研究了铝源或防止凝胶塌缩剂对其相纯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铝源或防止凝胶塌缩剂对纳米铝酸锌的相纯度、形貌、带隙以及发光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硫酸铝或氯化铝作为铝源获得了纯相的铝酸锌,而通过硝酸铝作为铝源制备的样品却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有意义的是,由于硫酸根的引入,导致在高温时出现S=O键,因此需要更高的煅烧温度才能获得高纯度的铝酸锌。基于实验结果,对制备的不同样品的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荧光光谱表明,在352nm紫外光的照射下,通过不同铝源制备的铝酸锌样品均在469 nm处存在一发射峰;但是,以硝酸铝为铝源获得的样品,还在373~406 nm之间具有一个发射峰。(3)采用不同的络合剂制备了纳米铝酸锌,研究了络合剂对其相纯度、形貌、带隙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络合剂对其相纯度、形貌、带隙以及发光性能也具有明显的影响。由于不同络合剂的络合能力存在差别,采用酒石酸作为络合剂时,获得了单相的ZnAl2O4纳米颗粒,其带隙值为3.93 eV。而采用草酸、水杨酸或甘氨酸作为络合剂时,未能获得单相的ZnAl2O4纳米颗粒,其带隙值分别为3.21、3.21和3.16 eV。荧光光谱表明,在波长为352 nm的光激发下,对于采用草酸、水杨酸或甘氨酸作为络合剂制备的产物,除了在469 nm处存在发射峰外,还在377~405 nm之间具有一个弱的发射峰,且发光强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别。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由于络合剂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不同,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其它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论文首先分析传统ICF中心点火方式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快点火机制涉及的物理问题,提出了论文研究具体内容.介绍了相关内容的国内外进展和基本理论.论文介绍了实验采用的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采用飞秒脉冲激光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了卤代烷烃分子CH2I2、CH2ICl在不同强度激光场中(~1014W/cm2)电离与解离动力学行为。实验中所用的飞秒激光输出是
本文在非广延统计理论和q-MaXwel速度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讨论了它在天体物理方面的应用。这是目前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最前沿课题之一,利用q-MaXwell速度分布函数对暗物质的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任;为学生营造宽松
学位
生物超微弱发光是生物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研究表明,生物系统的超微弱发光(UPE)与生物体的氧化代谢、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应激反应、癌变、生长及死亡等基本生
放射性核素治疗(RadionuclideTherapy)(以下指核素内照射)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肿瘤抗体研制的发展,尤其是放射免疫治疗的进展,使得核素内照射(包括靶向治疗,放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用户体验,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通信方式的认知。随着人们身上携带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如何让分布在人体各个位置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了社会上的主要问题,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而企业的招聘需求也得不到缓解,追根溯源就是高等教育模式的问题.笔者从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的理念误区出发,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