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水平反映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说,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在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为这些国家所关注。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意味着未来我国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勿庸置疑,入世将给我国各个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WTO可以为我国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公平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使得我国能够更容易地融入到国际分工的潮流中去。但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在贸易自由化给我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同时,也使我国许多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在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我国许多尚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会面临很大的发展困境,容易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甚至出现低级化趋势,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者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国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的干预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依靠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福利水平提高,从而论证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随后,作者又具体分析了主导产业的概念及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对关于主导产业选择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通过对日本和韩国的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回顾,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然后,作者根据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并对我国主导产业的确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文章建立了一个动态CGE模型,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验证了产业政策在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福利水平提高的有效性问题。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理论分析部分,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阐述了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各国产业结构的演进的特点,以及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自发性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为此,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实现自主性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自主性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遇到了工业化理论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矛盾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动态贸易理论从长期增长与国际分工决定关系的角度出发,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思路。但是,动态贸易理论在对问题的解决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必须对动态贸易理论进行一定的拓展,使之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性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的共同需要。第二节通过阐述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制定基于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本节首先对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概念及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随后,作者进一步指出,由于贸易自由化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传递的,容易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低级化趋势。因此,应该通过制定基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政策,增强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节主要从理论模型上对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本节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引入了产业政策的作用,分析了在连续时间福利函数下,封闭状态下、自由贸易状态下和产业政策干预状态下福利大小的比较,并对由于产业政策的干预带来的动态比较优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上述模型分析是对现实问题的一个高度简化,本节在经验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产业政策在现实中会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的作用以及为保证产业政策有效性的一些措施,从对被扶植产业的基本特征的论述中,引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以及在主导选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并对日本和韩国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先阐明了主导产业概念以及理论基础。其次,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基准,需求弹性基准、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及技术创新能力基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随后,分析了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第二节首先阐述了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市场自发调节性,另一种是日本和韩国等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代表的政府积极干预型。随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都是重要的,都不可偏废。既是说,在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应当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大力发展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恰当地发挥国家的职能,通过必要的财政、金融政策等手段,对产业活动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干预。也就是说,应当“两手”并举,把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节通过对日本和韩国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并对二者在产业政策实施和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我国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 第三章对我国目前制造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国际竞争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升级策略问题,并按照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基准对我国入世后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共分为四节。第一节对我国的制造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制造业结构的发展现状问题的分析中,主要通过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制造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的判断。随后,作者通过测算90年代初期以来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动状况,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地位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根据前一节得出的结论,作者从国际产业转移、增长、需求结构的变动和贸易条件改善四个方面指出了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第三节对国内一些学者在入世后产业结构升级途径问题上的有关争论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产业的发展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比较优势条件的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在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问题上,发挥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不矛盾,这两个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第四节是运用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基准,对我国制造业内部各个产业进行了测算,确定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作为我国入世后的主导产业。 第四章运用CGE方法,对入世后产业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共分四节。第一节首先阐述了我国入世承诺及影响,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的趋势。随后,作者对我国常用的产业政策工具进行了总结,并对入世后适用的产业政策工具进行了限定。第二节对模型的假定、数据来源以及方案设计进行简要说明。其中,模拟方案包括三种:方案一(S1),考察单纯关税削减对我国各个产业的产出、出口及进口增长的影响,以及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方案二(S2),保持基期的关税水平,对我国主导产业实行净生产税税率的优惠后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方案三(S3),在关税减让的同时实行净生产税税率优惠对各个产业以及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作者在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时,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比较。而对产业影响的分析时,只考虑方案一和方案三的比较。第三节列表显示了模拟结果,包括了不同方案下的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以及产业的主要增长指标的变动。第四节是对上一节得到的不同方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福利分析和产业分析两部分。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的实际GDP、进出口、总投资和总储蓄以及就业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就意味着,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但是,在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的生产强化趋势也是存在着的,这一趋势的存在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低级化趋势,从而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未来的经济发展。如果在我国进口关税削减的同时辅之产业政策干预,不仅可以使我国福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升级。因此,入世以后,我国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对我国的主导产业进行一定意义的扶持。产业政策的干预不仅有必要,而且是有效的,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