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挑战,生态环境损害民事法律责任作为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解决生态环境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经相关概念辨析,生态环境损害民事法律责任是针对行为人造成的生态环境自身损害所应当承担的以民事法律责任形式呈现的不利负担,其理论基础包括公共信托理论、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基于环境侵权制度难以适用、行政执法救济效果不佳、刑事责任难以实现生态恢复之目标,因而该制度具备构建的必要性。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所讨论之生态环境损害仅限于具备现实损害后果的情形,而不包含损害之虞,因此当论及责任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时将预防性责任排除在外,主要范围限定于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主要体现为环境与资源立法中民事法律责任条款的简要梳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责任构成要件的司法认定、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样态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外延确定。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私法进路规制的立法模式存在偏差,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归责原则、损害事实的认定、因果关系适用规则尚需明确,以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为代表的责任承担方式有争议以及三元模式下的环境公益司法救济体系亟待厘清。通过比较借鉴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德国的《环境损害法》、法国《民法典》关于损害概念之扩张的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完善:第一,立法模式上,设置特别民事法律规范,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在公法体系中对受损生态环境予以救济,同时民法典中增设衔接条款并注意协调环境法律体系中民事法律责任有关内容。第二,对于责任构成要件,区分适用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为主;明确三步骤式的损害事实认定方法;采用因果关系推定的规则。第三,责任承担方式上,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是并列关系,但前者具有适用上的优先性;在此基础上,修复的范围、标准和方式以及赔偿责任的费用范围需明确。第四,于司法救济途径而言,去除现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为“生态环境损害公益诉讼”。
其他文献
虎镇五毒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古以来传统童装上运用最为广泛的纹样之一。在我国传统服饰纹样中吉祥纹样一直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而虎镇五毒纹样作为主要运用于童装的吉祥纹样在中国重嗣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为一种极富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纹样体系。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现代服装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传统服饰纹样的提炼和使用,虎镇五毒纹样也处于不断发展创新
三维重建的目的是从二维图像中恢复目标的三维空间结构,该技术常常被应用在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环境感知等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通过对训练数据的有效学习,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拟合二维图像与三维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从图像中重建目标三维模型的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目标三维重建一般涉及相机参数估计、图像深度预测和目标点云求解等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了一组多视点变焦距的虚拟合成数据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受众,而是集创作者、传播者与观看者为一身。网络空间的自由氛围激发了公众的表达欲望和创作兴趣,用户出于兴趣、社区认同感等目的在网络空间发布创作内容。用户创造内容具有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用户实现表达自由的重要形式,深受公众欢迎,已经形成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用户创造内容中有大量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作品而产生的内容,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著作权法如何处理用户创
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丰厚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代表一个时代的缩影和更迭,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风貌。近年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不断涌现在国内外重大秀场中,尤其是一些高级服饰定制品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作为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的发祥地,需要我们借着优秀传统服饰文化风靡国内外的东风和浪潮,抓住承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秉持复兴中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的理念,奋力前行。本文以现
长期以来,基于维护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考量,我国立法对流质条款均予以明文禁止,但流质条款的效力在学界的争议却从未停止。我国《民法典》401条和428条分别对抵押和质押中的流质条款做出了规定,对流质条款之转移抵押(质押)财产所有权的效力仍予以否定,但肯定了其具有担保的效力,即担保权人可依法就抵押(质押)财产获得优先受偿权。然而,如何“依法”实现优先受偿权仍面临诸多具体问题,特别是
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未来的社会发展对每个个体提出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创造力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本研究关注小学阶段的创造力教育(统称为小学创意思维课程)也在近十年涌入了大量的关注。该类课程不同于传统科目被应试教育所限制,相比分数,其体验性和学生自身的获得感更为重要。因此本课题尝试解答如何通过设计系统地提升课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对
近年来,随着国民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影像设备在基层医院的不断普及,医学图像数据已经成为医生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处理也随之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学图像辅助诊断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医学图像在采集过程中受到机械和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在图像中引入噪声和金属伪影损坏图像的质量。因此,医学图像
迁移学习是通过利用源域的已标记数据中的知识来增强目标域中的模型性能,而目标域中只包含少量或没有标记的训练样本。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工标记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利用已标记源域来辅助目标域任务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标记的消耗。目前,主流的迁移方法假设源域和目标域包含相同的特征空间,而实际应用中收集具有相同特征空间的源域和目标域比较困难。因此,异构迁移学习的发展解决了这些局限性。异构迁移学习中源域和
控制器的性能优劣不仅决定控制系统能否达到期望目标,而且也直接影响整个工业过程的稳定与安全。当前,各类工业企业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完善,这给存储大量控制系统运行数据提供了条件。这些数据中包含着与设备特征、过程动态、系统工况以及控制器性能等相关的各类信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实现对在运行控制器的性能优化一直是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课题针对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PID控制器,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不同结
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生物数据的分析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生物数据通过构建网络,根据网络结构对网络进行搜索、比对和聚类能够发掘网络中的隐藏信息,这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作为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参与了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不同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物种进化关系和疾病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用于许多物种,但许多物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