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农民问题是推动农村发展和农业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迅速提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激活了农民的经济意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我国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了缓解,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的整个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农村劳动力规模庞大,过剩严重,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认清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绥化市北林区属于黑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农业大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积聚数量多、转移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研究,有助于加快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的步伐,对于解决该地区的“三农”问题,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思路。第二章,对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第三章,分析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现状和特征,测算绥化市北林区绝对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相对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简述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对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分析等等。第四章,简述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原因和转移的因素。第五章,对绥化市北林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利用所得到的例子和数据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简要分析。第六章,针对目前形成的对绥化市北林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提出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七章,结论,通过分析,结合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例子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源于美国次级贷款的证券化,中国REITs化进程受此次危机影响也发生了中断。REITs作为具有衍生性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有别于传统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验分析122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列前10位的常见致敏原分别是0.1%硫柳汞、5%硫酸镍、
基于江西进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不合理施
目的:观察肺、肾、食管、胃、小肠、大肠在人胎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巢蛋白在人胎儿不同时期肺、肾、食管、胃、小肠、大肠组织的表达及其变化,并推测巢蛋白在人胎儿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
本论文以提高速冻马铃薯条中的抗性淀粉从而降低薯条热量为标准,优化了速冻马铃薯条的生产工艺;以20个马铃薯品种为基础,以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为手段,探讨了马铃薯化学指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
湖南自古至今有鱼米之乡的说法,“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粮食供给不仅要满足一个人口达到6805.70万人,工业增加值达到3901.16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8.6%的农业大省供给的需要,更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全面掌权并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革命政权。之后不久,共产党即对内蒙古牧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它通过“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式牧场”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还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